提升资助育人能力 丰富思政教育载体——西北师大持续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纪实

2021-01-18 17:45:53

        为进一步提升资助育人实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索构建“资助+”育人新实践,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西北师大在疫情防控期间及学生返校复课后持续开展了系列资助育人活动,推进了资助育人工作。

“资助+网络”:开辟线上资助育人主战场

受疫情影响,学生不能在学校参加正常的资助育人活动,资助育人的效果一度受到限制。为尽快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的育人工作,西北师大根据省上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发挥各学院优势,通过线上互动的方式,强化了资助育人教育,巩固了资助育人效果。
让优秀的学生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一大批学生向先进学习、向榜样靠拢是资助育人的关键。已被保送至复旦大学硕博连读的沈院也一直关心着学院的学生工作。作为学生助理的他,在疫情最吃紧的关头,通过网络发表了《致居家战役莘莘学子的一封信》,引导同学们“合理规划学习生活,积极配合学校的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展现特殊时期西师学子的担当”!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辅导员李芮通过线上班会的形式,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教育活动。物电学院邀请侏罗纪工作室团队的主要成员在网络分享了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的心得和感悟。学校资助育人小组的同学们向全校学生发出《西北师大“资小助”倡议》,并被中国学生资助转载发布。

“资助+实践”:把文章写在大地上

实践检验真知,理论要深入实践才能得到更好的检验。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在助学育人岗位上实践锻炼,通过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劳动体验等途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学问做在天地间,把文章写在大地上。
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的几名学生结合专业,成立了“疫情防控手语小组”,为残障人士提供帮助、送上温暖。
美术学院组织获奖助学生开展了艺术创作活动,同学们用艺术作品展现了中华儿女同舟共济、互帮互助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力量,激发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2017级美术学(中国画)专业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殷天雨说:“这次疫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求学期间,通过不懈努力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减轻家庭负担,让我能够更加安心地追逐梦想、完成学业。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往后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心理中心结合专业特色为学生提供了助学育人岗位,40名学生助理中有近一半都获得过学校资助。假期期间,他们在心理中心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时间为重点地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用无微不至的关心温润着每位学生的心灵。
学校不养懒人,大家辛勤劳动,人人都是建设者,个个都是“自律咖”。为了营造更加良好的助学育人氛围,学校在学生公寓设立了助学育人岗位,随着返校复课的展开,学生们又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了起来。一个个为返校学生细心消毒的忙碌身影,一次次深入学生宿舍宣传防疫知识的疲倦背影,都构成了学校育人的美丽画卷。

“资助+宣传”:激发奋勇向前的正能量

做好资助宣传,要做到讲励志故事,让学生有代入感;评热点信息,让学生有释怀感;说大小道理,让学生有认同感。以此加强榜样引领作用,带动一批学生向榜样看齐,激发奋勇向前的青春正能量。
学校组织各学院大力宣传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优秀事迹。通过挖掘整理,分2期推送了《“国家奖学金”获奖博士的学术科研之路》和《“国奖”硕士寄语“西师后浪”》;分4期推送了《西师优秀毕业生,不一样的风采》,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
曾获省三好学生、甘肃省优秀毕业生和国家二等助学金的商学院2016级毕业生孙伟伟现已被推免至长安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6月14日举办的“西北师范大学励志故事分享会”上,他分享了在学校担任学生“四自”助理的经验:“要为自己的目标付出艰辛努力,尽可能合理分配好学习与实践工作的时间,在学校提供的岗位上多多锻炼,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参加过分享交流的还有外国语学院杨岚、化学化工学院赵丽霞和文学院杨李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都是学生中的“领头雁”,他们都是学校的骄傲,他们的成长都折射了学校办学育人的新作为、新担当。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资助育人,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西北师大在疫情防控期间及学生返校复课后持续开展了系列资助育人活动。学生不能在学校参加正常的资助育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