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族法教研室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以来,支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紧扣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聚焦“七个有力”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支部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双融双促,顺利通过验收。
一、深化党员思想理论武装,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排头兵”
党支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学习关于教育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使教师及时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的新形势,以及民族学、宗教学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实际,建立“支部活动例会日”制度,每周三下午坚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进行交流研讨。重点学习学习中央新疆工作、中央西藏工作、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按照“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总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立足支部工作实际,一体化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切实做到规定动作到位、主题重点突出、支部特色兼具。
二、强化教师的政治信仰,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模范生”
支部以党的思想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不断强化教师的政治信仰,引导党员教师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态度守土尽责。专题开展学习相关制度文件为主题的纪律教育组织生活会。支部坚持把从严管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扎实开展支部换届选举、党员党籍管理、党费收缴、民主评议等工作,定期公开支部财务情况。结合学院年度考核指标,要求党员每年必须完成36学时的专题学习培训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与党员民主评议挂钩,建立有针对性的业绩奖励机制,使其与岗位职责、育人业绩紧密联系,调动党员教师的积极性。
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员”
将理论学习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突出政治性、时代性。在教师团队中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的机制和氛围。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在学院党委指导下,支部探索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的合力机制,突破原有的教研室、课程组限制,建立跨教研室共建的合作模式,发挥“专业+思政”的协同育人效果。在支部积极协调组织下,构建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国民族学》《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专业课为内容的“课程思政”群。课程群互相支撑、有机衔接,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理性分析看待我国的政治、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历史和现实问题。
在支部未来工作中,将在在党支部前期工作积累基础上,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一聚焦、二深化、三融合”,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任务工作;深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打牢促进师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政治基础,深化专业理论研究打牢促进师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深度度融合。发挥支部优秀党员先进作用及党支部的榜样作用,力争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打造教师党支部新常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