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赋能彰显担当——助推首个储能场站能效等级评价标准通过评审
2025年8月14日,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在郑州召开《电化学储能场站能效等级评价规范》团体标准专家评审会,我校作为标准起草单位之一全程深度参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党支部教师王胜辉代表学校参与评审环节,为储能行业首个能效等级评价标准的顺利通过贡献了“许职智慧”。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党支部深入落实“党建+科技”融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此次通过评审的《电化学储能场站能效等级评价规范》是全国首个面向储能场站能效等级的团体标准。标准聚焦破解行业长期以来能效评价缺乏统一规范的难题,提出了科学系统的能效指标体系与等级评价流程,旨在引导储能场站采用高效节能技术,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我校教师团队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承担了能效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优化等关键环节的研究工作,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党支部高度重视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把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作为科技赋能的重要抓手。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工作思路,在标准起草与评审中,组织党员教师集中研讨,结合储能产业技术前沿与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多项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通过支部力量的凝聚,教师们在科研攻关中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教师“科技报国、服务产业”的担当精神。
此次标准的顺利过审,不仅为储能行业能效评价提供了权威依据,更为学校探索“科研支撑产业、标准引领行业、人才服务发展”的路径积累了经验。党支部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科技赋能”工程:一是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及行业标准研制,不断提升服务产业的专业能力;二是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将储能技术、能效管理等前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强化校企协同,联合新能源企业搭建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双向平台,促进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
未来,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党支部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赋能为支撑,推动教师科研水平和服务产业能力“双提升”,助力河南储能产业和区域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此次参与团体标准制定不仅是一次学术与产业的深度对接,更是党支部推动“党建+科研+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党支部将不断开拓创新,把党员教师的科研优势转化为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学校“双高”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