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长江生态修复样板 践绿色发展青年担当 ——环境学院赴重庆广阳岛开展受损生态修复课程实践
2025年6月15日,任课教师李婷、乌日娜,2023级7班班主任陈浩如老师,携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2023级7、8班全体同学共同走进重庆广阳岛,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受损生态修复实践课。此次活动中,环境学子积极求知、在实践中探索生态修复的奥秘,展现新时代青年学子投身生态修复与保护环境的使命担当。

高峰梯田综合示范地全员合影
广阳岛被誉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岛,生态修复成就卓著。全岛生态修复区包含胜利林草区(东岛头燕子坪)、湿地区、山地森林区、高峰农业区(高峰梯田综合示范地)、广阳营等多元区域。此次实践课,师生们聚焦高峰梯田综合示范地和广阳营两大生态修复区域,展开深入学习与践,近距离感受生态修复的魅力。

任课老师讲解高峰梯田技术概况及综合示范地情况
全员首先来到在高峰梯田修复区域,这里曾经因不合理开发,存在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修复团队通过实施“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六大系统性修复策略,恢复梯田了生态功能。其中,“理水”环节的“上田下库+智慧灌溉”技术尤为亮眼:梯田下方修建蓄水池收集雨水,借助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监测设备,结合AI算法实现精准灌溉,节水效率提升40%;“营林”方面,依据海拔与坡向差,科学搭配香樟、枫杨等乔木和紫花苜蓿等草本植物,构建多层稳定植被群落。此外,“鸳鸯湖”的湖岸采用“乔-灌-草”立体配置,上层杨树遮荫、中层紫薇点缀、下层麦冬固土,湖中挺水植物菖蒲与沉水植物狐尾藻协同净化水质,形成完整水生生态链。

油菜花开时的高峰梯田(图片摘自网络) 6月的鸳鸯湖
广阳营生态修复区域同样亮点纷呈。昔日,这里因工业活动和经济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此处修复过程中,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修复为辅,创新运用“三位一体”修复技术:建筑修复方面,将传统夯土工艺与现代生态材料相结合,营房墙面嵌入可降解生态砖,兼具保护与透气功能;生态治理方面,构建“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湿地净化”系统,植草沟内狼尾草、狗牙根等植物吸附雨水中90%的悬浮物,雨水花园通过美人蕉、再力花等植物实现65%的氮磷去除率;黄葛溪湖岸修复方面,延续“乔-灌-草”多层配置,新增芦苇、睡莲等水生植物,形成从岸边到湖心的立体生态屏障。如今的广阳营,草木葱茏,溪流潺潺,各类动植物重新回归,生态系统焕发出勃勃生机。

黄葛溪
午饭后,师生们们围坐在广阳营一号营房,结合上午的实地考察分组展开热烈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有的深入分析"上田下库"系统的创新之处,有的探讨生态修复与文化保护相结合的重要性,还有的提出进一步优化修复方案的建议。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成果,同学们专业的分析、独到的见解,彰显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带队老师们认真聆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并对大家积极思考和探索给予鼓励和表扬。看到同学们能够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老师们倍感欣慰。

实地考察讨论总结
此次实践课,不仅让同学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深度融合,更使其深刻领悟生态修复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实践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协作、积极思考,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生态保护责任感。未来,西华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的学子们将带着此次实践的收获,继续深耕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领域,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