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剪纸艺术

2022-10-25 02:28:34 新财大 基础学院 美育中心

美育中心党支部 关注我们

+

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

剪纸

艺术

     《剪纸艺术》课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国学教育通识性选修课。本课程萌芽于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学中《中华才艺》之《剪纸》课程,后来逐渐推广至全校的通识选修课程。从开课至今,深受学生好评。


剪纸艺术

     通过了解剪纸的发展历史,理清剪纸的发展脉络,掌握剪纸的经典流派、代表性人物,通过欣赏经典剪纸作品,体会剪纸对民俗生活的影响与相互作用。掌握不同的剪纸内容所表达的不同文化内涵,通过对民间传统图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民间百姓心理进行理解与体会,进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指导学生模仿经典作品进行创作,通过创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具有民俗美学鉴赏能力及传统文化传承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剪纸艺术

       剪纸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剪纸流行的时间很长,现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剪纸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地域广泛,从边疆到大漠,从城市到乡镇,到处都有剪纸创作活动。

       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剪纸艺术

流派


北方派剪纸

       地处黄河流域中部的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故剪纸艺术也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且产地众多,虽然各地的题材、形式、风格等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有特色,但总的来说,都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朴实之感。

       西北高原人民生活闭塞、困苦,因此剪纸尺寸一般较小、品类较少。线纹粗劲有力,简洁明快,风格较为粗犷,有鲜明的西北剪纸特色。

江浙派剪纸

       浙江各地都有剪纸,而金华地区较为繁盛,风格用途各异。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的剪纸艺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帕笔袋,有绣花必有纸样,扬州人称剪纸样的艺人为“剪花样的”。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艺术魅力。

南方派剪纸

       广东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源于宋代,盛于明清,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有许多广东人相信命运以及吉凶祸福,剪纸也成了他们的一个精神寄托。

       广东剪纸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佛山剪纸和潮阳剪纸。佛山剪纸为镂刻而成,以民间手工艺人为主。潮阳剪纸主要是妇女制作,最大的特点是阴阳剪,“阳剪”纹线工整细致,“阴剪”线条粗犷有力,交替使用,粗细相破相助,极富特色。

       剪纸艺术遍布祖国大地,无论是南方剪纸的清丽、婉约、细腻,还是北方剪纸的粗犷、古朴、率真,无不蕴含着乡情美意,洋溢着劳动人民的审美气质,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之神韵。它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民俗生活连袂,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1.通过学习,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中华民族自豪感,使他们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培养他们对剪纸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创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程指引,使学生在专业课之余,提高自身对美的欣赏与追求能力,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美学鉴赏能力及传统文化传承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剪纸艺术


课堂实记




       剪纸艺术在中国民间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显示了它旺盛不衰的生命力,饱含着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学习,让学生们对民间百姓心理进行理解与体会,进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

中国剪纸艺术


责任编辑:冯梓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剪纸艺术》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国学教育通识性选修课。使学生们理解民间百姓心理,进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