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字底蕴 创新文字理念

2024-04-28 15:46:33 美育中心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美育中心党支部

|传承·创新

文字


传统




     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在新疆财经大学至善楼二楼推出“传承文字底蕴 创新文字理念”——汉字发展历程展览,为期一个学期。


        本次展览共设九个主题,分为十个展柜进行展示。其中仿古文物二十余件,类型包括青铜器、陶器、石器、骨器、书画等,希望观展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展品,了解汉字的历史、欣赏汉字之美、体验汉字之趣,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展品内容

1.汉字书写工具展示

“写字”,实际上包含着两个要素:第一是“写”,第二要有“字”。写,牵涉到书写工具、书写材料乃至书写的动作;字,则牵涉到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2.汉字发展历史展示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展品:《甲骨文字歌》、先秦-金文《钟鼎器皿拓片》、先秦-金文《毛公鼎全形拓片》、散氏盘笔掭、仿四羊方尊、仿甲骨文摆件等六余件文物。

3.书法艺术展示

书法艺术,是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都表现着不同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展品:伯远贴-东晋王珣、韭花贴-唐末五代杨凝式、祭侄稿-唐颜真卿、寒食帖-北宋苏轼、兰亭序-东晋王羲之、马俑。





4.篆刻艺术展示

篆刻艺术,是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雕刻以篆体文字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代表人物有:赵之谦、吴昌硕、厉良玉、齐白石等。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展品:北魏始平公造像记龙门二十品拓片、北魏张玄墓志铭(楷书)、站立俑两尊、学生篆刻作品等。

5.汉字七体展示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经过千年演变,公认的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汉字经过六千多年的演变,目前公认的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 

展品:唐-怀素小草千字文、唐-张旭古诗(草书)、西晋-索靖出师颂(章草)米芾题跋、汉-张芝草书、冠军贴、站立俑两尊等文物。



        


       观展的学子有感而发:书写不仅是艺术,更是心灵的倾诉。王羲之将书法视为朋友,将墨水融入生活,启示我们学习汉字就要热爱汉字。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才能从中挖掘到更深入更有意义的内容。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冯梓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0 条)

    暂无评论
    让学生在中华文化体验课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学生“五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