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行”成果展示|新疆工程学院:边疆安全筑基赋能“强国行”,天山脚下践行育人报国梦
新疆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作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新疆地区唯一的安全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大行动为路径,深化“党建引领+专业融合”模式,锻造服务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红色引擎。支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安全需求,形成党建赋能学科发展、科研服务地方经济、教育反哺边疆建设的特色经验,为新时代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高校力量。
一、党建引领 | 激活红色基因,筑牢边疆安全育人堡垒
(一)理论武装强根基,凝聚团队向心力
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国际安全工作要求,全年开展政治学习20场,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形成理论成果转化案例库。依托“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师生党员赴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军垦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学习,以“老兵精神”“兵团文化”浸润师生理想信念,在专业课程中创新融入党史与安全文化教育。支部书记杨智勇获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其《化工安全生产技术》课程团队获得校级课程思政能力大赛三等奖,以“润物无声”筑牢学生“安全为基、报国为先”的价值根基。
(二) 深化党建联建,打造“天山同心”协作矩阵
纵向贯通:立足边疆安全特色,构建"两疆共建"校际支部协同机制。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围绕"边疆与海疆安全"主题推进学术研讨与课题合作;深化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新疆研究院党支部战略协作,通过联合申报横向课题强化校企联动,共同服务新疆本土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需求。
横向融合:协同新疆矿安矿产检测中心、华能东疆分公司等企业党组织,开展“科技共研+实习基地共建”行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5项,建成“安全工程实习基地”3个,解决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实现“党建链”与“产业链”初步对接。
内外联动:承办学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全校党支部参加的自治区“五个好”党支部示范观摩会,与克拉玛依市城投公司等地方企业联合开展“边疆安全行”科技赋能合作模式,形成党建引领、专业助力的开放生态。
二、教育服务 | 扎根天山脚下,培养复合型安全卫士
(一)构建“内陆-边疆”协同育人体系
打破地域教育壁垒,深度对接国家级平台建设——以山东科技大学牵头的"安全工程虚拟教研室"为枢纽,实现边疆高校专业发展与内地教育资源的动态同步;积极构建"高校协同"人才培养网络,与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等高校签订《优质生源联合培养协议》,2023年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首创安全工程专业"整建制培养"新模式,安全工程2021-A1班45名学生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完成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形成跨区域育人示范效应。2024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50%(创历史新高),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居全校前三,支部教师斩获校级"班主任主题班会大赛"二等奖,支部教师自治区劳模工作室陈志峰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实现"学习链-成长链-成果链"闭环发展。
(二)党建聚力科创,深耕边疆安全工程振兴
组建党员先锋推动的学院科研团队、教学团队与生产实践交叉融合,坚持在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生产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科研项目顺利进展。选派教师曹江风、鲜木斯艳老师接力驻村帮扶,为对口援建乡村制定“安全生态振兴方案”,获基层组织好评。
三、科技赋能 |激活"党建+创新"驱动引擎,护航产业发展
(一)攻关键、破瓶颈,科研创新再攀高峰
2024年,学院科研经费首破千万元,联合天池特聘专家李树刚、何学秋领军团队,携手朱红青、余明高教授等学科带头人,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体系优化、化工安全技术革新等领域开展深度协同创新。
平台升级:以自治区教学示范中心为根基,系统性整合资源建成智慧应急校级重点实验室,并于2023年10月成功获批"新疆煤矿灾害智能防控与应急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科研平台,为学科建设构筑起多层次创新载体。
成果转化:陆卫东教授团队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陈志峰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的“矿井泡沫除尘装置”“智能局部灭火装置”积极向企业转化应用。
(二)对标“十大集群”,精准服务地方需求
瞄准自治区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产业集群,创新构建"安全技术服务行动计划",与华能东疆分公司规划党支部联合开展"科创赋能·红色领航"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研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创新的机会。组建专家服务团赴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阜康新型工业化产业园等重点区域开展安全生产诊断,精准对接企业智慧矿山建设、灾害预警系统改造等技术需求,构建"需求-研发-应用"闭环服务模式。
四、实践育人 | 熔铸家国情怀,锻造新时代安全铁军
(一)深化产教融合,锻造实战能力
积极推行“3+1”实践教学改革,推动毕业生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实现“实习即就业”。与克拉玛依城投公司等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与新疆维泰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班培养模式,激励安全工程专业优秀学子扎根新疆基层岗位。
(二)以文化人,凝聚民族团结合力
创新“三进两联一交友+”模式,支部教师与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结对互助,组建“石榴籽安全志愿服务队”,开展“共绘民族团结安全图”“同唱祖国边疆平安曲”等活动,获校级表彰。
结语:天山为证,续写红色安全新篇章
安全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以“党建红”引领“安全蓝”,实现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突破、科研服务产值跃升三大跨越,打造了边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科发展同频共振的示范标杆。未来,支部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嘱托,以更高质量党建赋能新工科建设,为服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再立新功!
新疆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教师党支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