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筑牢安全防线,共筑绿色发展之路
在“双碳”目标引领,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在煤田火区治理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5年7月24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煤田火区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现场会”。新疆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作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成员,在副院长甘元平、安全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书记杨智勇的带领下,深度参与此次会议,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话煤田火区治理的科技前沿与生态修复的创新实践,为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会议期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福宝、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余振国分别就新疆煤田火区治理现状和生态修复相关政策进行深入解读。新疆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保障基地,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受煤层赋存条件、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该地区煤田火灾形势严峻,治理工作面临重大挑战。


在煤田火区精准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分享了前沿的技术理念和实践经验。其中,基于多源遥感、地质及信息化等综合手段构建的煤田火区治理监测监管技术体系备受关注。该体系实现了对煤田火区的早期识别、勘察设计、工程监管及成效评估的全周期精准把控,为火区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展现了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还围绕“双碳”目标下的煤炭行业低碳发展技术路径展开热烈讨论,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会上展示了煤田火区治理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的火区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在产学研对接环节,新疆工程学院团队与新疆天河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杨育蓉、新疆天河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广信以及工程事业部副部长王红光,就“智能爆破技术在煤田火区治理中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各方一致认为:科技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在爆破一体化设计与施工、爆破安全评估与安全监理等方面,通过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爆破作业全过程,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爆破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从智能监测预警技术到精准定向防灭火技术,从生态安全修复到低碳安全发展路径研究,每一项科技创新都为煤田火区治理带来新的解决方案。未来,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将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煤田火区安全治理领域持续创新。一方面,深入研究煤田火区的燃烧机理和灾害演化规律,为火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推动智能化监测预警、精准化防灭火、生态安全修复等关键技术的落地应用,提升火区治理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技术创新与实践结合,助力新疆乃至全国煤田火区安全高效治理,为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煤炭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