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90后”“00后”青年学子成为“四史”宣讲人——囊萤星火青年讲师团开讲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毫无疑问的史上最牛创业团队。”
“中国为何能迅速控制疫情?答案就写在中国的制度密码中。”
6月3日晚,在经济学院N302报告厅,厦门大学囊萤星火青年讲师团成员围绕“四史”宣传教育,以“新中国的制胜密码:15665,611612”“百年前‘00’后的初心故事”“抗‘疫’大考里跑出的青年‘加速度’”“不爱红妆爱戎装:我的军旅‘四季歌’”等为题,为经济学院120余名青年学子带来了一堂充满青年范和时代味的“四史思政课”。
这支由46名优秀青年学子组成的讲师团,是校团委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在团员青年中扎实推进“四史”宣传教育,深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重点项目。在迎接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他们将进支部、进社团、进公寓、进社区、进网络,以“青年人讲给青年人听”的方式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宣讲交流,让青年影响青年、青年引领青年。
来自医学院的段颖从一串神秘数字“15665,611612”引入,把大家带回了1921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串数字,其实是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一句旋律的简谱。”段颖以时间为轴,带领大家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制胜密码”。“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生在广东,学在厦门,创星火、进厦大……身先士卒,唤醒鹭岛上下,启发战火烽烟里的厦大!”公共事务学院商兆岩一身马褂、手持折扇,将百年前的“00”后——罗扬才“秉承初心,择一事终一生,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故事娓娓道来,现场同学无不为之吸引,仿佛百年前那个“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的厦大学长就站在眼前,当他手持鲜花说道:“扬才先生,这盛世如您所愿”时,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国际学院李潇潇和生命科学学院许佳滢两位同学把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关于文化与爱国的辩论带到了现场,她们用当代青年人的视角探讨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泱泱五千年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政情和民俗,当代青年学子要努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来自管理学院的2019级本科生彭派以《不爱红妆爱戎装:我的军旅“四季歌”》为题,结合个人经历,分享了入伍前的勇敢逐梦、当兵生活的苦辣酸甜和重返校园后的新感悟新梦想,她铿锵有力的讲述引来台下阵阵掌声。“最美的青春,应当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共鸣!” 彭派说。
来自法学院的张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锋、公共卫生学院的王家伟、台湾研究院的张萱妍和徐梦琪等5位同学共同组成了“诗情厦意”宣讲队,以朗诵原创诗歌的方式深情演绎了厦门大学的四种“优良校风”,他们慷慨激昂的朗诵带领师生们体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诗意之旅。
“一分钟,就快了一分钟,我们抢到了3.99美金的护目镜,就这一分钟,我们节省了9千多美金,又为湖北换回了4万余个医用口罩。”回忆起2019年疫情爆发时,“共克时艰”团队为抢购物资支援湖北的一幕幕,管理学院丁颖洁在宣讲《抗疫大考里跑出的青年“加速度”》时,依然激动万分。
来自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唐琳、许继聪、苏才立、黄青、余哲炜和李奕凡6名青年学子,则从“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说起,以在宁夏支教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了昔日“干沙滩”如何变成如今的“金沙滩”。余哲炜说:“来宁夏支教的这一年,才真正使我的人生完整。我不再只是我,我还是千千万万闽宁协作教育扶贫者的一员。”
经济学院大三学生安鹏表示,“青年讲师团用我们90后‘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故事,并通过演讲、辩论、朗诵、说书、演唱等很‘潮’的形式与大家互动交流,既干货满满,又十分走心。”
徐进功在点评讲话中指出,囊萤星火青年讲师团是厦门大学青年理论武装的一支新生力量,学校对这支青年宣讲队伍十分重视,聘请关工委老同志担任讲师团导师,召开“四史”专题宣讲集体备课会,并专门组织了“选题评审会”和“宣讲打磨会”,确保宣讲内容既“接天线”又“接地气”。他指出,青年讲师团要发挥好理论宣讲“轻骑兵”作用,走到青年身边,立足青年视角,以“青言青语”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让同学听得进、受教育。
据悉,囊萤星火青年讲师团根据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已推出了37门“四史”专题宣讲“精品菜单”,基层团组织可根据专业特色和自身需求“看菜下单”。近期,讲师团还将深入翔安校区和漳州校区开展巡回宣讲,变“聚上来”为“走下去”,变“一人讲”为“大家说”,让理论宣讲真正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校关工委副主任颜章炮,校团委书记曾铮,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高斌、校团委副书记梁振伟、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杜海林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本场活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