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2021-08-27 15:39:09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所绕不开的话题。脱贫密码是什么?乡村振兴又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剧变?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为深入领会脱贫攻坚成果,感悟建党百年的历史跨越,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组织研究生“溯航”实践队于7月18—19日前往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中楼乡大坪村开展了主题为“走进脱贫攻坚故事,探访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坪村是1996年到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挂钩帮扶的小康建设村。从泥泞小路、产业落后到纵横交错、产业发达,大坪村在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做出了生动的实践。一条条整洁干净的宽广大路,告别了大坪村祖祖辈辈于泥泞路上行走的历史。谈到第一条道路的修建,曾见证过的村民感受颇深,从他们的叙述以及村口展示的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坪村的故事墙可知,1996年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第一次来到大坪村慰问困难群众时的场景,同年指示交通局拨款大坪村修建道路。许多村民热情高涨,不仅纷纷自发捐款,而且主动拆除泥泞小路旁的自家房屋以便修路。从一条公路到交错的贯通,如今的村中已四通八达,齐心协力的大坪村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前进。这种精神也代代传承,激发着大坪村村民在全村发展的过程中不懈奋斗。

村中的道路两旁绿树灌木丛错落,路面整洁,生态环境十分良好。村民也谈到,为保持环境,村里会定期对街道、活动中心等进行清理,致力于建设美丽和生态友好乡村,其中还包括定期的大扫除和志愿服务,许多村中的老人都会主动参与路面清扫、垃圾托运等工作。“大家都是一个村的嘛,能给村里做些事那当然是好的”,村民的一番话也让实践队感触颇深。同时,大坪村也不断致力于村民娱乐生活的改善,公园、民俗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陆续建成,丰富了村民日常的生活,提升了幸福感和获得感,使得许多老人在闲暇时有了锻炼和散步的好去处,许多村民也表示这些给自己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过去有了很大不同。

耕地作为大坪村最为重要的依托资源,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修渠埋管、造林集田,如今已陆续实现“方田、林网、通渠、路连”的农业发展格局,同时村中不断探索发展新兴高质量农业,种植无公害大棚蔬菜和反季节蔬菜,投资“菜篮子”工程,又根据土壤因地制宜开展花生业,又开展隧道业,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集约化处理,成片耕种,节省成本,一系列举措极大促进了大坪村的经济发展,农业增收。村党支部书记谈到,大坪村人均年收入在1996年时仅900元左右,现在已突破近17000元,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队姜立恒与村民进行交流

实践队耿旭琛和村党支部书记曾华艳交流

实践队也观察到大坪村的村居墙上随处可以红色文化的体现,各色学习党史、乡村振兴的标语引人注目。此外其中一面以习近平总书记语录集载的标语墙也相当亮眼,充分显示了大坪村紧跟中央号召,不断探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决心,以及切实贯彻党中央政策和精神的发展方向,村民也说到,习总书记三进大坪村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落实好总书记的相关精神和政策,村里才能发展得更好。同时村里还有革命烈士故居,主题党日馆等红色景点,自修建开放以来前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个人和团队也是络绎不绝。

村居墙标语

成功的乡村振兴离不开合理的乡村秩序建设,在这一方面,大坪村也有着典型的成功经验。在语录墙旁的是大坪村的村规民约,对面便是党员驿站、文化活动中心,在人群来往中这些约定也很难让人不留意。村规民约共十三条,位于一个来来往往的转角路,包括政治立场坚定、耕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创建乡风文明的优良习俗等等内容,深刻而具体,并且经过全体村民讨论通过,相当具有说服力,从访谈中,以及实践队路上所见景象,这些规约都得到了村民很好地执行。同时队员在询问和观察中也发现许多家有自己的家规家训,甚至有一面家规家训墙,村支部书记曾华艳的曾氏也在其中、还有林氏、李氏等。“孝亲悦心、尊师扶幼……”,这些家训也让实践队员感到大坪村村风的优良,队员都表示在自己家现在都已没有这种具体的家风家训。大坪村如今的成功建设也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的传承。

实践队通过走访和调查,对于该村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历程进行了深入挖掘,了解了该村在乡村建设的历史跨越中的奋斗身影,并从四通八达的道路建设、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深入挖掘的红色资源、井然有序的乡村治理四方面总结了大坪村成功的领航密码,以小见大,更深刻地体会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乡村脱贫、乡村振兴的奋斗、努力与不易;作为青年党员,风劲潮涌,当扬帆起航,任重道远,需快马加鞭。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