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人民网福建频道党建巡礼专栏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以一流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报道了我院党委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的建设成果。学院党委2018年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通过两年的创建,于2021年1月成功通过验收。以下为报道原文。
===================================================================================================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以一流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党委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建设”的思路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项目化和特色化,形成“制度完善高质量、工作执行高标准、项目推进高水平、阵地建设高要求”的整体设计,推动党建大格局不断完善,示范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创机制,压实党建责任
打造“诊断+调研+落实+督办”工作闭环。学院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形成“诊断+调研+落实+督办”的工作闭环。每年年初召开务虚会“诊断”发展形势,针对发展瓶颈开展深入调研,细化责任分块落实,党政联席会专题汇报进行督办。完成了包括学科建设、拔尖人才培养在内的近20个专题,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打造“部署+管理+考核”工作闭环。学院党委不断优化机制体制建设,完善“党委-党支部书记联席会-党支部”三级体系建设,打造“部署+管理+考核”的党建工作闭环。通过常态化开展党支部书记联席会、党支部书记年度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议等举措将党建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加强对党支部的监督和管理。
抓关键,筑牢思想防线
层层把关抓好环节管理。无论是教师“面试-入职-授课-晋升-评优-退休”,还是学生“入学-课堂-实践-交流-毕业”,学院党委紧紧把牢意识形态关。人才引进时书记、院长“一对一”谈话,新教师第一堂课时书记、院长引荐上课堂,新生入学时开展入学教育加强引导,离境返境时进行双向谈话,毕业时开展实践教育等等,学院党委层层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科学规范抓好阵地建设。学院党委大力推进宣传阵地建设,建设“学院党建思政网”、开设“厦大生科人”“生物一馆”两个微信公众号,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一流生科、活力生科、幸福生科”的院廊文化,建成“党建廊”“院史廊”“荣誉廊”“科研廊”“名家廊”,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制定《生命科学学院新媒体管理办法》,签署《生命科学学院新媒体平台履职管理承诺书》,抓牢抓严网络阵地建设。
重创新,完善育人体系
构建学科特色育人体系。学院党委持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重点在课堂、文化、实践、科研、服务等育人体系中形成学科特色育人机制,着力推进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建强“思想引领”“实践教育”“创新创业”等育人平台。教学名师率先开展课程思政,打造“科学与人生”“学在生科”等一批育人项目。连续多年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iGEM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内外大赛中获得佳绩。
创建“学生社区”思政课堂。学院党委将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入学生生活园区,全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把“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之一。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挂牌入驻,学院党政领导、“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党员教师带动专业教师进入社区开展“讲党课”“导师沙龙”等活动,将园区打造为“党性锻炼”“师生共融”“成长成才”的综合育人平台,成为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推进工作会观摩单位之一。
强标准,提升党建质量
“四管齐下”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学院党委大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推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是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实施学生党建质量提升计划,出台《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办法(试行)》《“学生党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等文件,加强学生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三是实施“双带头人培训班”“扬才计划”“星光训练营”三级师生党员骨干提升行动,培育优秀党务骨干。
“师生共建”锻造党建亮点品牌。学院党委建立健全师生党支部“共建共创”机制,创建“国重开放日”“党员科普课堂”“科普进校园”等富有学科特色、亮点纷呈的党建品牌。由“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主导,学生党支部参与的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普开放日已连续开展5年,接待全国中小学生及厦门市民近30000人次,成为厦门市科普项目的一张亮丽名片。
促融合,助推事业发展
促进“改革+发展”。学院党委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紧扣建设“一流学科”战略目标,明确内涵发展,狠抓“人才、资源、成果、管理”,为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学院党委全力推进下,积极推行人事绩效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模式、成立学院科研服务中心等。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引领性、具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
强化“服务+保障”。学院党委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教学科研不停步,构筑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妥善做好师生管理、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宣传科普等工作。在全校率先引入无接触的测温系统。加强技术投入,顺利保障了在线教学、论文答辩、暑期夏令营面试等顺利进行。13个团队开展疫情防控相关的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等荣誉。
原文链接:http://fj.people.com.cn/n2/2021/0315/c181466-34621692.html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