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女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探索前沿科技到突破工程技术难题,从科学防控疫情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从来不缺乏我省女科技工作者的靓丽身影。为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女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省科协、省妇联联合开展“2021福建省最美女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生动讲述我省女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的动人故事,激励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自觉肩负科技创新历史使命,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巾帼力量。
吴乔,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福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她放弃留美工作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投身母校科研事业发展;二十余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即使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痴心“孤儿受体”,勇于挑战权威,向世人展示了科学之美,展现了科技工作者之美。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乔跟很多人想象中的女科学家不太一样。今年六十出头的她仍然腰杆笔直,有一头俏皮短发,出众的五官,一双顾盼神飞的大眼睛最为夺目。
过去的二十多年,这位女生命科学学家都在研究一个谜一样的孤独受体——Nur77,它其实是一个蛋白,研究的意义在于Nur77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卫士与杀手的双重角色,弄清了“Nur77”的机制,就可以找到破解致命疾病例如黑色素瘤、乳腺癌等的“死穴”。
归巢
1981年,吴乔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系大专班,并留校担任技术人员。求知若渴的吴乔在随后几年时间内不断充电学习,1987年如愿考上厦大生物系研究生。1992年,她开始了博士求学的道路,期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被选送到美国,接受了严格的科研训练。由于研究工作出色,美国导师曾极力挽留吴乔,希望她能在美国继续工作。但生长在厦大、成才在厦大的吴乔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吴乔说:“我从未想到要留在美国。”她一心只想赶紧做完课题就回国。她认为,科学家只有回到自己国家,才有当家做主的感受。
为了早一天回国,吴乔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早上八点多起床后再赶回实验室继续工作,日复一日。1996年,吴乔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博士论文。启程回国那天,距离她赴美,正好一周年。
涅槃
1996年的厦门大学,科研条件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迎接吴乔的只有实验室一台断了脚的冰箱。条件差,就更要奋起直追。在学生眼里,吴乔的工作状态一直是忙碌紧凑的。“常常是早上最早到,晚上最晚走。”吴乔的学生、现在同为团队成员的陈航姿说。
除了加班,就是出差。吴乔出差有个习惯——乘坐夜间航班。白天做实验、辅导学生,晚上在飞机上也不闲着,改PPT、看论文。开完会,她又搭当天最早的航班往回赶。
常年的超负荷工作,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2008年,吴乔被确诊为结肠癌。手术、化疗、吃药,吴乔都积极配合,但她拒绝停止工作。“一周化疗,下一周只要状态稍好,她就约我们去她家开会。身体状况不允许长时间开会,她就按课题组分期开,每次一个课题组。但无论如何,两周必有一次组会。”当年还在读博的陈航姿被吴乔的敬业和坚强深深折服。
“我最牵挂的就是实验室,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学生。”回忆起那段在家开组会的日子,吴乔笑着说:“只要看到学生,我就浑身是劲。”就是这样,吴乔以坚韧的毅力,从查出癌症到“回归”工作,仅间隔了十个月,在这期间,实验室科研和研究生指导一点都没有被耽误。病愈后,她如火后凤凰,全身心地扑在科研第一线,向着更高的目标全力冲刺。
回报
吴乔一辈子都在研究一个叫“Nur77”的核受体,它是体内的一种蛋白,充满谜团。理论上,体内的核受体都会有一个配体,受体要与配体结合才能激活其生物学功能,吴乔介绍,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配体就是开锁的钥匙,一旦找到钥匙就找到治疗疾病的关键。
不过,“Nur77”是个孤独的受体,至今人类仍然无法找到它的体内配体,学术界的权威已经撰文断定它没有配体。但吴乔没有放弃对“Nur77”的探究。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吴乔和她的团队最终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发现了第一个孤儿受体TR3/Nur77的体外配体,并进一步证实了该配体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调控血糖。这一发现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配发的编辑部评论指出这是个“令人惊讶”的发现。
所谓的“Nur77”体外配体,其实就是吴乔团队找到的能够结合“Nur77”的小分子化合物,它能启动“Nur77”的癌症细胞杀手的功能,治疗疾病。在抑制黑色素瘤中,吴乔团队已经在小鼠上获得成功。目前,吴乔团队还找到降低血糖、治疗败血症、抑制肝癌和乳腺癌等的小分子化合物。不过,这些靶向化合物距离推向临床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近年来,吴乔教授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核受体研究成果分别于2012年和2017年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她的事迹也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她先后获得了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福建省“最美人物”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被问到二十余年如一日坚持研究的动力,吴乔给出了一个让人叹服的答案:“普通人看到实验小鼠如预期长出肿瘤或发生炎症,可能会觉得可怕,但我却能感受到实验设想被证实的喜悦和科学真理之中蕴藏的美感。也许这就是科学家特有的执着。”
(本文转自福建科协公众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