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情怀和淡定才能做好科研

2022-03-03 23:27:57 杨春燕等

只有情怀和淡定才能做好科研

-- 林圣彩院士院士与“双带头人”工作室分享科研心得与感悟

新学期开始不久,厦大生科院迎来了新的突破。2月24日,林圣彩院士团队和邓贤明教授团队合作在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顶级杂志Nature发表文章(Low-dose metformin targets the lysosome–AMPK pathway through PEN2,破解了“神药”二甲酸胍的靶点。二甲酸胍在临床由于降糖作用显著被广泛使用,近年来其越来越多的益处陆续被发现,包括抗癌、抗衰老、甚至是延长寿命。尽管已发表了近3万篇二甲酸胍的相关论文,然而二甲酸胍作用的精确靶点一直没有被发现,这也成为世界生命科学家们探索的方向。林院士团队的Nature文章发表2天内就超过了15万人次的阅读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3月2日中午,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系党支部联合生物化学系党支部,邀请林院士为党员们做题为《葡萄糖作为信使调控细胞代谢及命运》的讲座,分享了其课题组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论文的心得与感悟。

8D1A7729.JPG

支部书记吴乔教授首先介绍了林院士团队Nature文章的研究背景及二甲酸胍直接靶点确定的突破性意义。随后,林院士从两千五百年前“轴心时代”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谈起,延续到了今天的中华文明;从代表中国文化特征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谈到了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以此引申到了葡萄糖调控细胞代谢的过程中所蕴含的道家思想:辟谷的道士(暗示饥饿)和对面的炼丹炉(暗示二甲双胍)都是通过溶酶体-AMPK通路(上山的阶梯)达到营养的阴阳平衡最终长寿(丹顶鹤和仙人暗示长寿)。“科学研究成果与道家思想中长生之道的殊途同归,是否也预示着华夏文化的复兴?”林院士对华夏文化发自内心的深层次自信,让党员们的文化自信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8D1A7734.JPG

除了文化自信,林院士还与党员们分享了助力他们团队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的两大“秘密武器”-- 情怀、淡定。他认为:1)做“大科研”要有“大情怀”;2)只有淡定坚持才能做好科研。大情怀,心灵隐有山水云间,精神藏有苍穹之巅。拥有大情怀,就拥有大格局。拥有大格局,才能提出重大的科学问题,才能做出“大科研”。基于这一原则,林院士团队以细胞代谢稳态调控为研究核心,针对细胞对营养物质与能量的感知机制以及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发现和鉴定了细胞感应葡萄糖缺乏的溶酶体途径和所在的“葡萄糖感受器”及其激活AMPK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AMPK的激活仅依赖于AMP浓度的变化”的认知(Cell Metabolism, 2013, 2014; Cell Metabolism, 2016Nature, 2017; Cell Research, 2019),以及AMPK依赖于不同应激状态的时空调控(Cell Research, 2019),揭示了钙离子通道TRPV介导了缩醛酶感知葡萄糖到AMPK激活的过程,让葡萄糖感知的通路全线贯通(Cell Metabolism, 2019)。基于这些基础积累,他们团队又经过了五年多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二甲双胍的分子靶点—PEN2(γ-secretase的亚基),并阐明其导向溶酶体途径,激活AMPK的具体方式,工作最终发表在Nature

8D1A7765.JPG

他们团队在这一工作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则是对“淡定坚持”的最好诠释。通过合成的二甲双胍化学探针,他们从细胞中“钓”出了3042个可能和二甲双胍结合的蛋白,随后通过溶酶体途径激活AMPK,他们从中筛选出了367个蛋白进行初步验证。鉴于这些蛋白又很可能有不少是被“拔出萝卜带出泥”的,他们对113个蛋白逐一验证,在细胞中敲低这113个蛋白,最终找到了能够介导二甲双胍对AMPK激活的真正靶点-- PEN2蛋白。这样浩大的工作量令人惊叹,如果没有在研究过程中始终保持淡定的心态,不焦虑,稳扎稳打,十年磨一剑,是不可能取得了如此突破性的原创成果。

睿智的思想、强大的内心、幽默的语言,林院士以自身的科研经历,为党员们树立了文化自信的信心,指引了通往科学最高殿堂的方向。这是一次宝贵的科研经验分享,更是一堂难忘的思政课。通过这次学习,相信党员们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勇敢,更坚定,更自信


责任编辑:杨春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林圣彩院士院士与“双带头人”工作室分享科研心得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