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铸魂 数智赋能:开拓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16 16:36:43

党建铸魂数智赋能:开拓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新路径

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

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2024年入选福建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支部现有党员18人,其中,研究生占比83%,高级职称教师5个,“双师型”教师党员占比71%。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数智赋能、服务社会”核心方向,立足软件工程专业优势,将党建工作与数智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产学融合深度融合,以“智享、智建、智创、智解”为抓手,在支部共建中推动数智服务下沉基层,在产学融合中破解育人难题,在创新创业中提升人才质量,在技术攻关中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从而实现“党建联建强协作、思政聚力强应用、创新驱动育英才、实干赋能促发展”的建设目标,既筑牢党建引领的“红色根基”,又彰显运用数智技术服务社会、助力“强国行”专项行动建设的支部担当,为厦门经济特区软件行业领域实现党建促业务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以“智享”为桥,党建联动促服务提质

“三同”模式,共建聚力。支部构建“三同”共建机制,通过“同上一堂党课、同品一部经典、同过一次主题党日”,与地方政府政务服务部门、社区、科技企业的党组织等建立长效共建机制,开展共建活动10余次,覆盖近300人。持续搭建多元化、数字化的“数智e起学”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打造“数字化党史资源库”与“三维实景课堂”,以数智虚拟的3D场景赋能党员教育。

共建聚力1(1)(1)

图 1 共建支部联合开展红色主题党日活动

合作协同,共享赋能。支部紧扣党建服务助力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将“资源共享”与“持续协同”融入数智服务的社会实践。支部向集美区上头亭社区输出智慧养老平台、图书共享数字化等方案;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培训与系统升级支持,实现需求动态对接与服务成果共享;组织“数智公益服务”近30次,推动“AI教育创新”专题国际研讨,促成6所高校课程共建,为政府部门、企业、人才中心、厦门市计算机教育学会、中小学等开展AI科普讲座,年覆盖超1000人次,构建智慧成果反哺社会,实现协同共生的教育生态。

以“智建”为链,思政融合强数智育人

数智思政,精神引领。支部锚定“思政铸魂、技术载道”这一育人目标,以社会热点、身边榜样为鲜活素材,推动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支部立足2020届专升本毕业生方火旺消防烈士荣获 2024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事迹的精神内核,主动挖掘“责任担当”的思政元素,将其转化为课程思政的实践主题,联合学院团委发起2025年“数说消防”数字作品征集大赛。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小组从技术指导平台建设(如数字建模、视频剪辑)到价值观的引导建立(如解读英烈精神、传递安全理念),将“智建”巧妙的全程融入教学环节,既锻炼了学生数智应用能力,又将“向榜样看齐、以技术服务社会”的育人理念完美的扎根于课堂,最终催生了300余件兼具技术含量与思想温度的数字作品,应用到校园安全教育的实践场景中。

公益服务,薪火相传。支部持续以优秀作品为纽带,搭建高校与中小学的思政育人桥梁,利用“绿叶支教”志愿服务,将其转化为消防科普视频带入同安区云洋小学展播,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责任、奉献、守护”的正能量,构建起“课程育人-实践创育-社会传育”的闭环,延展数智思政的广度与深度。

薪火相传1(1)(1)

图 2 支部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数说消防”嵌入式课程教学研讨活动

以“智创”为媒,多维平台育创新英才

实践为基,平台筑梦。支部聚焦数智创新人才培育,以“智创”搭建多元育人平台,党员教师组建“创业帮帮团”,引导学生用软件技术破解实际问题和壁垒“卡点”;开设“数智创学堂”,邀请业内专家解读前沿技术与应用,为学生筑牢创新认知基础。近年来,支部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80余项、省级奖项300余项,切实将“智创培育”转化为人才成长实效,持续为地方经济输送大批数智创新生力军

自主研发,爱心反哺。在学校工会支持下,党员教师立足校内实践场所,成立“智创工作坊”,指导学生开发无人值守的校园“爱心超市系统”,引导学生自主挖掘“供需错配、管理低效”的技术痛点,独立设计数智化解决方案。学生在全流程实践中,深度锤炼“问题转化、方案设计、迭代优化”三大创新核心能力,经过25天的努力,终于完成“爱心超市”项目自助存取机的自主开发与落地,目前已收到教职工和校友企业捐赠的物资5000多件,积极发挥了利民惠民和扶贫帮困的作用。该项目获人民网等10余家媒体报道、入选厦门“点赞好项目”(超42万人点赞),《厦门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均对此进行报道。负责该项目的学院校友罗延剑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逐步成长为敢闯敢拼的“创业先锋”,获评学校第三届“青春榜样”人物,在校创立厦门市熵时光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福建省大中专创业资助项目一等奖。目前,该公司主营业务《TimeAPI低代码开发平台》已为厦门中小企业协会、福建广播电视台、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血液中心等100多家全国中小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大量快速开发软件“小而精”的解决方案。

爱心反哺1

图 3 支部师生技术研发团队参加厦门理工学院“爱心超市”揭牌仪式

以“智解”为钥,实干攻坚助产业跃升

先锋攻坚,使命必达。聚焦“国之大者”,支部以党建牵线“产学研协同 + 服务社会”实践,将数智技术转化为区域产业发展动能,打通“科研-产业-教学-应用”闭环,携手美亚柏科和星网锐捷,成功获批“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数据智能化处理与服务协同创新平台项目”,彰显了支部在大数据智能化处理与服务领域的科研实力。瞄准数智领域的关键瓶颈开展靶向攻关,支部成立了党员教师技术攻坚队,以“破解产业卡点、服务民生需求”为导向,与国投智能发起“公共安全行业 AI 大模型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精准对接公安系统“提升实战战斗力”的核心需求,通过研发垂直领域专属大模型,填补复杂安全场景下传统 AI 技术的应用空白,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2024年成功入选福建省级技术创新重点攻关项目(第三批)榜单。党员张旭副教授2025年入选厦门市第一批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名单。此外,该党员教师团队联合企业研发的《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网络犯罪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凭借在打击网络犯罪、维护数字安全中的突出实效,近期斩获厦门市科技进步奖,真正实现了“以技术突破激活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研成果守护社会安全”,用实干践行科技服务区域、赋能民生的初心使命。

产业报国1(1)

图 4 师生赴企业进行产学研签约

智“惠”民生,产业报国。在智慧医疗领域,支部联合智业软件、统信、麒麟、达梦等行业领军企业,构建“需求牵引、标准先行、生态共建”的创新联合体,通过系统化调研精准识别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痛点,为技术攻关提供明确方向,提出"标准引领-平台验证-应用辐射"的实施路径,主导编制的6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厦门医疗信息化标准空白,其中首项标准《智慧医疗应用系统适配测试技术要求》确立了国产化适配的技术规范,依托自主搭建的全栈国产化医疗软件验证平台,突破异构系统兼容、数据互通等关键技术,完成超过20种医疗业务软件适配,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显著提升厦门医疗软件自主可控水平。通过构建"产业需求-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闭环体系,累计培养专业人才超200人次,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打造既懂医疗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队伍,相关经验已在全国超过10家医院及医疗机构成功应用,并推广至市级健康信息平台等重点项目,形成可规模复制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为厦门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撑。


责任编辑:薛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以“四智” 为抓手,党建共建融入技术研发、社会服务,育英才、助产业,探索“党建促业务”的高校实践样本。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