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机车车辆研究所2022级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
为加深对“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了解,根据实验室主题教育工作安排,4月2日,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机车车辆研究所2022级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到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学习。
进入博物馆馆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刻在石碑上宋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馆名。馆前广场摆放着解放军退役坦克、飞机、装甲车和榴弹炮等军事装备,还停放着一辆见证了攀钢的发展和建设并为攀钢服役了44年之久的上游320号蒸汽机车。


博物馆广场摆放的军事装备和蒸汽机车
博物馆主体建筑外观似一朵盛开的“攀枝花”,颇具当地特色。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支部成员们深入学习了我国三线建设的背景和发动展开的全过程。从一幅幅黑白的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支部成员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线建设的深切关心,明白了三线建设的战略意义,也不禁对那段由普通人创造的历史奇迹感到敬佩。“很难想象在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曾经进行过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建设。”支部书记秦汀颇有感慨地说道。


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支部成员们走进展厅第三层。看着建设者们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居住条件,大家纷纷感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建设者们的艰辛。走到成昆铁路修筑大会战展区时,参观队伍放慢了脚步。据讲解员介绍,当年建设者们在这片所谓“修建铁路的禁区”中,建成了全长1096公里的成昆铁路,打通连接川滇两省的钢铁大动脉,为国家建设、地方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建设者们当年的生活居住条件
在展厅的最后一层,支部成员们不仅有机会亲手触摸到攀枝花产出的钒钛磁铁矿,还了解了攀钢集团的历史沿革、重大贡献,也看到了攀枝花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造就的丰富矿产、水果、植物、动物和水利资源。

参观攀枝花的植物资源

在三线建设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三线建设者们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支部成员们纷纷表示,会将“三线”精神继续发扬,会将建设者们的优秀品质继续传承,在新时代为中国铁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前行。

高校列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