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
骨质疏松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潜伏期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为提高人民群众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提倡“早防早治”,10月20日,我院于忠山院区门诊前举办主题为“你的骨头‘松’了吗?”大型义诊。
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专家徐勇教授带领内分泌与代谢内科、康复医学科、脊柱外科、骨与关节外科等科室共产党员专家现场为大家义诊和答疑解惑,为大家提供免费测量足跟骨密度,发放骨质疏松健康手册等。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钟就有一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调查显示,全世界50岁以上女性有1/3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男性有1/5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5000万人因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需要治疗吗?”——“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喝骨头汤能补钙防骨质疏松吗?”在义诊现场,大家提出了各种问题,专家们一一进行解答。
1
“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被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以骨骼疼痛、容易骨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徐勇介绍,骨质疏松也被称为“沉默杀手”,发生骨质疏松后,很多老年人弯腰、扭身、甚至是咳嗽都会引发骨折。一旦发生骨折,对老年人的危害很大,比如髋部骨折,在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的患者占20%,而存活者中则有50%的人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
虽然骨质疏松症状具有隐蔽性,但是也是有迹可循的。“如果存在家族遗传、体重过低、长期吸烟饮酒、长期卧床、蛋白质摄入过少、钙和维生素D缺乏、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女45岁以前绝经中的几项,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徐勇教授说,比如腰背部经常出现疼痛,中老年人发现身高变矮,驼背等都需要引起注意。此外,糖尿病、甲亢、类湿、胃肠功能不良等疾病也会导致骨质疏松。
3
很多人到老年后才想起补钙预防骨质疏松,其实不然。“人到中老年时是不是容易得骨质疏松,与骨骼发育成熟期达到的骨峰值、骨量的维持能力及随后的骨丢失率等因素有关。”
徐勇教授说,骨头质量好不好,骨量(即骨密度,指每平方厘米骨矿物质含量)是重要标志:当骨量数值比较高,意味着骨头相对很坚韧;当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发生骨折。如果把它比作一个银行:每天身体制造新的骨组织,分解旧的骨组织,相当于“存钱”和“花钱”。从出生到30岁左右,人体骨量值因为存入多于花销,一路增加达到最高峰值,“银行”越来越富有,骨骼也越来越强壮;而30岁以后,花销速度开始大于存入,如果“银行”里之前存下的骨量被透支,当人体内骨量减少到一定值,身体便会开始出现骨质疏松。所以,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娃娃抓起,坚持合理饮食、多运动,保持足够的钙和维D的摄入,储存钙质,老年后可支取的越多,离骨质疏松就越远。
4
“人们喝骨头汤进行补钙,作用其实不大,要补充人体一天所需钙量,至少需要喝几十斤的骨头汤。并且,发生骨质疏松后,只补钙是不够的,需要由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徐勇说,骨质疏松危害大,但也是可防可治的。要从生活细节入手,中老年人一定要预防跌倒、骨折,穿防滑的鞋,家中安装扶手,注意地面防滑等。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最好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早诊早治。注意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动可以使骨骼更强壮,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中老年人群也需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肌力的提高和骨质疏松的预防。增加日光照射,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5
“相对于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高危人群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诊断治疗。”徐勇教授说,我院目前也组建了由内分泌与代谢内科、康复医学科、脊柱外科、骨与关节外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致力于骨质疏松的预防与诊治,开展宣教活动,提醒人们关注骨质疏松疾病,并到基层医院开展指导,让更多医务人员认识骨质疏松,帮助人们早诊早治,减少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