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民商“三下乡”,青年乡村普法忙

2022-08-08 15:59:23

暑期民商“三下乡”,青年乡村普法忙


图片

"三下乡"普法专栏


图片

为助力乡村法治建设,民商法学院各个“三下乡”队伍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于实践地点进行了形式多样、通俗易懂且妙趣横生的普法宣传,主要以普法咨询、普法情景剧表演、普法院坝龙门阵以及普法专题讲座为形式,让我们来看看各个队伍是如何实践的吧!


01.乡村普法大赶集


“理响民心 渝法綦行”宣讲团的同学们在充分走访、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到中坝村村民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关心、最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如宠物或牲畜致人损害、工伤讨薪、遗产继承等。针对这些问题,宣讲团师生齐发力,采取多种形式走近村民,利用专业知识精准为中坝村排疑解难,把法治的种子从校园带到乡间,让法治观念在中坝村生根发芽。

图片

“理响民心 渝法綦行”普法咨询

青少年法治素养家校协同培养基地“法润乡心”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也走进了武隆区沧沟乡沧沟村大坨农业社把乡村法律服务工作站搬到院坝,为村民们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队员们仔细倾听村民们的问题,耐心地为村民们答疑解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参加院坝会的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感觉《民法典》也是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很巴适!”

图片

“法润乡心”普法咨询

“青听乡音,助力振兴”发展观察团成员为在高庙村开展暑期夏令营的小朋友们解答疑惑。观察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就“父母能否要回被7岁孩子卖掉的手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讨论期间,小朋友兴致盎然,争相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引导,小朋友们明白了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不能独自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

图片

“青听乡音 助力振兴”普法咨询

图片


02.美丽乡村普法大篷车剧场


“理响民心 渝法綦行”实践团队还开展了颇具特色的“大篷车剧场”,为村民们表演了以“见义勇为”和“反诈”为主题的两幕情景剧。“哎哟,你说万一那个落水的找你赔那个项链咋办噢!你看你下去一趟啥好处没捞着还可能惹一身官司……”救人造成被救的人财产损失该由谁负责?情景剧以亲民的形式,将《民法典》184条生动演绎,让普法落实到每个村民心中。

图片

“理响民心 渝法綦行”剧场

而在黔江区青坪社区李家溪青少年之家,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的主讲人吴一彤、韩映林则通过演绎《退回的手表》《“迷人”的主播打赏》《掰坏了的手腕》三个情景短剧,结合《民法典》第一编、第七编的规定,对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侵权损害赔偿的认定等问题进行了讲解。

图片

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剧场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青践天台,法护乡村”暑期“三下乡”团队在天台村开展了防诈骗情景剧表演。在防诈骗情景剧表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精心编排并生动演绎出一系列真实生活中老年人被诈骗的剧情,介绍了“网络刷单”“冒充领导”“冒充公检法”等类型的诈骗套路,并向村民们讲解正确应对方法,即面对网络诈骗要做到不轻信、不慌张、不泄露、不汇款。现场村民的热情逐渐高涨,实践团成员也积极和村民进行互动,让村民置身于真实案例中,感同身受地体会受骗心理,为防诈骗做好牢固防护。

图片

“青践天台 法护乡村”剧场

云阳教育脱贫成就实践调研小组也在云阳路阳镇人民广场进行了民法典情景剧表演。本次表演,观察团的成员们使用了一周的时间,将民法典中一些在现实中经常使用的条文改编为了剧本,并且添加了通俗易懂,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条解释。同时,观察团成员们根据当地的情况,将当地的网恋受骗现象编入了剧本。

图片

云阳教育脱贫成就实践调研小组剧场

“苗泰民‘鞍’”发展成就观察团鞍子镇罗家坨苗寨村委会前通过有奖竞猜、小品表演和围坐闲谈的方式使村民们走近民法典、了解防诈反诈知识。队员们通过对民法典和防诈反诈知识进行提问和答疑,表演《捂紧钱袋子》小品,使民法典精神和防诈反诈意识深入人心。

图片

“苗泰民‘鞍’”剧场

图片


03.普法院坝龙门阵


 “理响民心,渝法綦行”实践团再度走进基层,与中坝村的村民一起促膝谈心,开展了“‘民法典与幸福乡村生活’院坝夜龙门”活动。针对本次活动对象多为老年人的特殊性,实践团成员以与村民拉家常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对老年反诈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科普,涵盖了“揭穿冒充熟人诈骗”“揭穿中奖诈骗”等七项不同诈骗类型。多位同学在反诈宣传中提到相当一部分诈骗案件的发生源自于受害人对骗子的盲目信任,同学们呼吁各位村民涉及到钱财的问题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向亲友、公安机关核实相关信息。

图片

“理响民心 渝法綦行”院坝龙门阵

青少年法治素养家校协同培养基地“法润乡心”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院坝会现场,队员们通过宣讲法律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和有奖竞答等方式,从村民们的实际生活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普及婚姻家庭、乡邻关系、防范电信诈骗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图片

“法润乡心”院坝龙门阵

“青践天台,法护乡村”暑期“三下乡”实践团成员在院坝会上则以《民法典》为主体,着重宣讲了婚姻关系中的彩礼纠纷、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充值退款、邻里权利义务等与村民自身权利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宣讲活动全程运用本土化方言,破除语言障碍,拉进村民们与实践团成员间的距离,让村民们看得懂、听得懂、学得懂。让普法宣传更加实在有效,促使村民们真正感受到法律与生活的融合。

图片

“青践天台 法护乡村”院坝龙门阵

云阳教育脱贫成就实践调研小组在云阳路阳镇人民广开展了普法龙门阵。当地居民给观察团的成员们讲述邻里之间的关系,讲述平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讲述这些年来的发展。观察团的成员们则耐心听他们的讲述,并向他们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对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图片

云阳教育脱贫成就实践调研小组院坝龙门阵

民商法学院“苗泰民‘鞍’”发展成就观察团在鞍子镇罗家坨苗寨村委会前举办了“民法典与幸福乡村生活”院坝夜龙门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其中。队员们联系日常生活,将民法典和反诈知识融入活动中,调动了村民们的学法热情。

图片

“苗泰民‘鞍’”院坝龙门阵

图片


04.普法专题讲座


孩子在学校踢足球受了伤谁来承担责任?结婚的彩礼到底属于谁?为了用法律帮助群众解决这些生活里的“麻烦事儿”,“理响民心 渝法綦行”实践团队携手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杜江涌法律公益服务暨法治宣讲工作室在中坝村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法律让生活更美好》民法典普法专题讲座,杜老师围绕“生活里的那些事儿、婚姻里的那些事儿、借钱的那些事儿、继承的那些事儿和邻里相处的那些事儿”,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开展了一场通俗易懂的宣讲。宣讲通过“勒是中坝”视频号同步进行线上直播,收获观看人数500余人次,1.5万点赞量,是一堂反响热烈、卓有成效的乡村普法课。

图片

杜江涌教授讲座

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三下乡”实践队的指导老师侯国跃教授来到宣讲现场,与孩子们亲切交流。他勉励孩子们要与法同行、心怀梦想,以法护航、健康成长,做一个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成员们则以前期调研为基础,由主讲人秦娇、张幼桐针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性骚扰预防和制止”等妇女们重点关注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丈夫赌博欠下的外债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 为便于听众理解,主讲人秦娇以设问的方式,借助不同场景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进行讲解。主讲人张幼桐以“唐山打人案”为切入点,对《民法典》中的“性骚扰防治条款”进行解读,引起了在座听众的强烈共鸣。

图片

侯国跃教授讲座

图片



图片

送法进乡村,普法惠农民。此次暑期的社会实践中的普法宣传不仅为普法入乡、乡村振兴注入了青年活力,增添了青年色彩,也把法律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让法律知识与更多的群众“零距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学法精神在农村生根发芽,在农村茁壮成长!


-素材来源于各“三下乡”队伍-



责任编辑:闫雪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助力乡村法治建设,民商法学院各个“三下乡”队伍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于实践地点进行了形式多样、通俗易懂且妙趣横生的普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