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
11月27日是所有重庆人应该纪念的日子,74年前的今天,国民党反动派在溃败前夕,于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重庆“11·27”大屠杀。
血染的黎明中,300多名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面对死亡毫无畏惧,高昂着不屈头颅,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诗篇。他们的信仰和坚韧,在那一刹那,化成了一道永恒的光芒。
02
敬先烈·诵红诗
弦歌不辍缅英烈,赓续千载继红岩。歌乐山,自古多少文人墨客在此赋诗抒怀,培训班学员在西南政法大学沙坪坝校区1224教室举行诵读会,用诗文展现红岩英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宁死不屈的“红岩精神”。《不朽》《青松礼赞》《烈火中永生》《囚歌》《黑牢诗篇节选》……各组采用配乐诵读、情景演绎等多种形式,带众人重温了江姐、蔡梦慰、叶怀英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赓续红岩精神,重燃红色星火,争做先锋青年。
齐诵《不朽》(图/谭璐菡)
齐诵《历史不会忘记——烈士纪念》
表演《绣红旗》(图/田珍)
诗歌串烧(图/谭璐菡)
本次活动由民商法学院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发展中心党员实践活动部承办,党校班主任带队,特邀学院专职党建组织员程刚强参加。
程刚强老师从活动参与主体特殊、时间特殊、内容特殊“三个特殊”出发,对培训班学员的表现及本次活动的举办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学员们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诵读会结束后,全体人员步行前往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在低回的哀乐声中,师生们庄严肃立,胸前佩戴着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手持白色菊花,低头默哀。怀着沉痛的心情,众人绕墓一周,在碑前献花。
每一朵白花,都满含对烈士们的悼念。缅怀先烈寄哀思,革命精神永相传,培训班学员用自己的理解与方式,诠释和传承着红岩精神。全体民商学子也定会以史为鉴,知兴替,强精魂,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将红岩精神入心见行。每一次对烈士的缅怀,都是对民族精神的重温。
01
缅怀先烈
02
致敬英雄
贰
鉴历史·耀未来
01
感悟抗战岁月
成员们在《抗战岁月》展厅观看日军对重庆的大屠杀及重庆人民的反空袭斗争,多媒体演示的生动画面无不让人触目惊心、愤慨万千。
重庆沉痛的历史已然过去,红岩精神却仍薪火相传,感染着新一代的青年学子。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成员们深入了解重庆历史,深切体会革命意志,深刻感悟红岩精神。
02
铭记心中的英雄
本次“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成员对于本次活动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01
心中的英雄
02
心中的英雄
03
心中的英雄
03
唱响红岩之歌
与此同时,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推出了青春红岩音乐宣讲理论新形式,即用音乐宣传理论弘扬红岩精神。
学院联合重庆日报思想周刊推出的由郑志峰老师与2019级校友魏学辉领衔创作的原创新作品《青春红岩》,展现了红岩精神的历史背景和现代意义,呈现着西政民商青年对红岩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郑志峰老师感慨道:“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次创作就是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缅怀和致敬英烈,传承和讲述红岩故事。正如著名校友梁慧星教授所言,西政本身是一所在革命先烈洒热血的土地上开办的高校,红岩精神是学校最独特的办学环境,这对于西政学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西政精神的底色。希望这次作品能够让更多的年轻学子重新认识红岩精神。”
魏学辉校友也感概道:“mv拍摄的过程我们去到了歌乐山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不仅是完成拍摄任务,更是实地感受红岩前辈当年的艰难,让我们感受到了如今国泰民安的来之不易。重庆的冬季阴天居多,但我记得拍摄那天阳光格外灿烂,不仅照亮了我们的镜头,更像一盏盏明灯在前方照亮了我们新的征程,使我们坚定地迈开大步,前进。”
重庆日报思想周刊主编侯金亮、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党委书记张伟莉、重庆日报编辑王贵江牵头策划,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王方琳、郭若彤等同学统筹组织《青春红岩》原创音乐MV拍摄。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视频的呈现来缅怀先烈,激励西政青年爱国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