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服务|平台赋能信息建设,智慧校园渐入佳境
为实现学生社区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提高校园管理效率,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生活需求。明德书院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整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信息化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数据融合,解决跨部门业务流程问题,推进了信息化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智慧校园建设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i新医校园服务平台可以提供校园新闻、公告通知、学术动态等资讯,涵盖了学生管理系统、智慧迎新、智慧离校、学工微应用、辅导员考核、综合消息平台等子系统和模块。智慧学工的构建提升了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平台中发布的学术动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医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了解到本专业的前沿成果;从而激励学生在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在服务平台可以查询学生基本信息、学年成绩、勤工助学、违纪处分等。学生能够通过i新医平台查询课程安排,从而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查询综合测评,了解自己哪一方面存在缺陷亟需弥补;提供意见建议,让平台使用更贴合日常生活。该校园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一些本在线下进行的服务移至线上,不仅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便捷,同时降低了线下聚集的可能性,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作用。
学习观摩——智慧教室
在受疫情影响采取线上教学方式期间,智慧教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智慧教室是集教学观摩、录播、线上会议录制、远程互动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教室。它具有录制、直播、点播、演播等功能,使学生即使疫情期间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上课模式,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疫情时期共享优秀教师资源。同时它具有“远程互动性”和“资源共享性”的特点。通过直录播系统,在疫情期间可以免聚集地做到教学会议的实时互动。对于教师来说,录播课程大大减轻了疫情期间重复上课的麻烦,同时也保证了课程教学质量。并且回看录播课时,可以更直观的发现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极大提升课程质量。
课余生活——思政影厅、图书信息服务
明德书院为学生提供了便捷、高端的现代化学习生活场所——思政影厅。思政影厅的设施先进,拥有完备的多媒体设备,可以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学习生活体验。在日常的课余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利用这里各项设施进行党史学习、考研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知识分享,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周末常有思政影片播放,同学们在放松的同时也能增长见识。对于明德书院的师生来说,思政影厅的设立无疑是一福音。它完备的多媒体设备,真切的视觉体验,让大家的课余生活有了更多可能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课余生活中,图书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公众号平台,学生们可以通过查询图书名称,来找到图书所在楼层、书库、具体书架、以及图书是否在馆等;也可通过查询作者,找到相关图书的信息。在公众号绑定用户信息后,也可以查询自己借阅了哪些书籍以及相应的归还日期。同时公众号也开设了公开课、报纸、在线书城、百部经典等板块供同学们使用。通过该平台,同学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到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大大提高了便捷性的同时,也更加充分的利用了图书馆的各类馆藏资源。
心理健康——心理中心咨询服务平台
学院心理中心公众号共有心理咨询在线预约、心理测评、解忧小铺三个板块。心理咨询在线预约服务便于学生了解心理咨询预约的途径和流程。解忧小铺可以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平衡内心世界,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公众号中专业的心理测试查明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探讨和分析自我,促使同学们把内心的痛苦和压抑的情感释放出来,减轻内在压力和负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恢复心理状态。
除此之外,智慧服务还包括其他内容。如校园智慧一卡通系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部份,通过一张校园卡可以取代原有的学生证、工作证、借书证、医疗证、出入证等多种证件。该系统可实现银行与校园之前的资金划转对接,也可以解决不同校区之间的一卡通兼容问题。利用完美校园APP可以实现查询账单,挂失,修改密码等操作。在学校官网的智慧校园板块,可以登录知网等网站,免费查询学校购买的各种文献。在疫情期间,我校依靠今日校园APP进行信息统计,每日三次统计学生的坐标,身体情况和体温等信息,确保学生的健康,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案。与此同时,我校南校区新建的浴池也采用了智慧校园理念,自助开机,按水量计费,满足学生对日常沐浴的不同要求。
明德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时代瞬息万变,适应时代发展并不断进步才是确保不被淘汰的不二法门。未来明德书院将继续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的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室、学科资源库的整合,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

文字来源:薛诗琦
杜一帆
视频来源:田悦
夏绮舸
审核老师:廖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