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缅怀先烈)第70期|缅怀先烈——狼牙山五壮士

2021-07-09 12:06:09 信农小旅 郑鑫苗

大家好!我是郑鑫苗,是来自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党支部的一员。我出生在河南焦作,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发生在我们家乡沁阳。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题的词。以共产党员、班长马宝玉为首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图1狼牙山五壮士塑像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1942年3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代主任朱良才的亲自指导下,由1分区政治部具体组织,边区军民自己带着干粮和工具(当时根本就没有工钱一说,全是自觉自愿),肩扛、身背、手提,攀山崖,翻陡壁,将一块块石料,一袋袋沙子、一筐筐灰料、一桶桶水送上了海拔1000多米高的狼牙山。在狼牙山上五壮士跳崖之处,修建了一座《狼牙山三烈士塔》。

图2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内,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成了全国小学语文课中的一篇必读课文。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教育和鼓舞了好几代人。

学习感想

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如今,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依然被大家不断学习传承,而一个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崭新社会正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迈向未来。

讲解人简介

姓名:郑鑫苗

职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

最美人格:对未来充满希望,每天都能奔跑在自己的热爱。


责任编辑:曹晨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图1狼牙山五壮士塑像1941年秋。在狼牙山上五壮士跳崖之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