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过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021-01-21 16:52:19 汤修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学时数:54                          学分:3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                  业:大二本科生

执笔人:汤修元                      参加人:原理教研室全体教师

审核人:                                 

一、结合章节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二、案例意义

案例说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中国当时的经济基础出发,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形成了改革开放的一些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影响群众的意识形态,使其投入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同时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使得改革开放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因此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这样才能控制经济关系在秩序范围内,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

三、案例描述

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过程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一)对内改革的开始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11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二)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8841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

197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8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0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对于改革开放的评价。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四、案例反思

案例生动说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在案例使用中,既要注意说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又要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说明改革是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进行相应调整,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责任编辑:胡文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过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