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第七党支部帮扶少数民族学生
学业脱贫“四个一”工作法案例
一、背景
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第七党支部(生理学教研室)是一支教师党支部,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乔伟丽担任书记,党支部现有教师党员13名,其中博士党员教师12人,全部从事一线教学的工作。2019年12月,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党支部本着“教育工作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的工作理念,先后获得“基础医学院示范党支部”、“徐州医科大学优质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支部书记乔伟丽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作用,2017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和徐州市“三八红旗手”,获校“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支部多位青年教师荣获校优秀共产党员和教学荣誉。党支部作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在近年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背负过大的学习压力,很难适新的教学方式,不及格率很高,难以融入到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经过分析与讨论,决定帮扶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脱贫。党支部充分发挥博士教师群体优势,组建了具有高水平教学质量的党员教师帮扶队,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学业精准帮扶。至今累计帮扶来自11个学院的维族、藏族、哈萨克族共计48名少数民族学生。受助少数民族学生整体学业状况和精神面得到有效提升,并有3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入党员队伍。
二、主要做法
(一)每周一次学习辅导
抓实基础课程学业是学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首要任务。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多方位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专业、年级等特点,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业要求设立了3个帮扶小组。帮扶小组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所学基础课程和学习难点,按学期制定帮扶计划,每个星期一晚上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辅导,主要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跟进了解,掌握他们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解疑答惑。此外,对一些语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还进行汉语、英语的双语专题辅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普通高校学习模式。在学生异地见习、实习期间,帮扶小组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跟踪辅导,确保学业帮扶不间断。例如:新疆籍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艾丽菲热同学,在刚刚接触生理学课程时,感到很费力,再加上语言沟通问题,成绩一直不理想,经常测验不及格,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业辅导,她的生理成绩从班级原来的43名提高到第6名,不但彻底消灭了不及格,而且获得了校级单项励志奖学金。
同时,党支部积极组织她参加由第七党支部承办的徐州医科大学生理学知识大赛以及国际生理学知识大赛培训班,鼓励她为学校争取更大的荣誉。
(二)每月一次科研沙龙
科研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党支部组织帮扶小组教师围绕大学生创新素质能力培养,制定了《少数民族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针对二、三、四年级少数民族学生,设立了4个少数民族学生科研小组,由科研能力强的老师任组长,优秀学生担任副组长,党支部全体研究生党员作为组内指导人员,每个月组织一次科研沙龙,重点围绕学术前沿开展专题讲座。例如,以“细胞的发现”“尿素转运体在生理学中的作用”“NO的前世今生”“试管婴儿”等为主题的专题学术研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科研兴趣。此外,在优秀科研教师的指导下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申报校级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项目。其中新疆籍2016级临床专业学生努尔拜提在党支部博士教师薛敏、吴金霞的指导下成功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三)每季度一次谈心谈话
为切实掌握受助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党支部积极开展讲座引导帮扶队老师主动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参加心理辅导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每位老师固定联系3—5名学生,除了日常的帮扶以外,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深入的谈心谈话,到宿舍、食堂、操场了解学生的生活,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遇到挫折时,老师们及时了解关心;获得表彰奖励时,老师们及时肯定鼓励;生活困难时,老师们及时走访慰问。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节日时,和学生一起欢度节日,做传统美食。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老师们带领学生开设了抗疫专栏“在线课堂”,已累计编辑抗疫小故事10期,例如:“守护健康,从我做起,新冠肺炎防护小常识”“疫情期间如何抵抗力”“学习八段锦招式”“抗疫一线感人故事”等。师生在日常的经常接触中不断加深感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校组织的心理测试中,这些学生表现良好。
(四)每学期一次实践活动
对在内地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尤为需要加强社会实践。党支部经过充分讨论和研究,组织帮扶队老师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规律,每学期进行一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建带团建”主题活动,组织帮扶学生和青年教师共同参加中国史和党史学习讲座,到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到规划馆参观城市建设,到农科院了解现代农业,到企业工厂见识工业科技,开展增强身体素质的体育锻炼活动……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新领域的机会,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三、成效
1.促进了学生学业脱贫。2017年以来,受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业不断进步,确保帮扶学生学业零挂科。先后有30人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24人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竞赛并获奖86项,1人获得国家级励志奖学金,14人获得校级学生等级奖学金,多人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还有3名学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拓展了支部服务内涵。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党支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业帮扶中,号召大家不断提升服务育人的理念。在帮扶过程中每位参与的老师都积极克服一切困难,用心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很多老师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克服家庭中孩子照顾的困难,克服教学科研工作中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克服家校路途远的困难,挤出固定的时间为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答疑解惑。
3.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党支部在立德树人方面一直走在学校教师党支部的前列,从课程思政“讲好八个故事”,到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脱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带动更多教师党员参与到帮扶工作中,对全校教师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激励作用。
四、启示
1.加强精准学业帮扶,努力做到工作常态化。党支部通过五年以来的长期学业帮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准学业帮扶制度,每位党支部教师都能在帮扶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创新学业帮扶方式,使党支部帮扶学业脱贫工作常态化,带动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2.创新谈心谈话方式,明确“多元浸润式引导教育”。党支部员教师在帮扶过程中通过谈心谈话,深刻理解了如何讲方法、讲技巧地让学生感受到积极正面的思想和能量,尽可能的避免让学生感知帮扶刻意化的浸润式教育。同时,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积极探讨帮扶谈话思路和方式方法,让关心和关注静悄悄。通过这种“多元浸润引导教育”使广大青年党员教师刻认识到只要用爱心、耐心和诚心与学生相处和沟通,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帮助,就能引导他们构建和谐健康的心理。
3.丰富多种实践活动,牢记使命初心。党支部通过帮扶活动中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深刻认识到以史为鉴、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性;更使每位党员教师深入体会到坚定信仰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的真正的含义,鼓舞广大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立德修身,为新时代祖国教育事业向高质量发展再做新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