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践育人铸魂 科技赋能惠民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教研室党支部助力困境儿童人居环境改善纪实

发布时间:2025-05-15 17:37:59

在乡村振兴与民生保障协同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教研室党支部联合宜宾市江安县下长镇社会服务中心,以 “党建引领校园社团服务设计下乡” 为载体,聚焦困境儿童居住环境改善。通过实践项目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以科技手段破解民生难题,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彰显教育担当,为困境儿童群体筑牢生活与成长的温暖港湾。

一、实践铸魂:在服务民生中厚植家国情怀

(一)专业实践,勇担责任

在江安县下长镇复兴村的调研实践中,建筑装饰专业师生直面困境儿童群体的居住难题。面对第一家留守儿童家庭厨房线路老化、消防隐患突出;第二家多子女家庭房屋采光通风不足、储物空间匮乏;第三家因家庭成员健康问题陷入困境的房屋结构腐朽、墙体漏灰等状况,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改善人居环境对困境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1


2


困境儿童家庭居住环境


在与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深入交流中,学生们亲眼目睹孩子们在简陋环境中坚持学习的场景。例如,有的孩子在昏暗潮湿的房间里,借着微弱的光线完成作业,这些场景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这种沉浸式实践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将个人专业成长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从 “被动学习” 转变为 “主动担当”,深刻领悟到职业价值不仅在于技能掌握,更在于服务社会、改善民生的使命。

(二)服务地方,培育时代工匠

党支部以服务地方为思想政治工作主线,组织师生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建筑装饰专业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意义。在方案设计阶段,组织学生围绕 “如何在有限预算下实现功能与安全的平衡”“怎样通过空间改造提升儿童生活幸福感” 等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3


4


困境儿童家庭居住场地测绘


同时,邀请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层工作者分享经历,让学生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决心与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将 “为人民服务” 的理念融入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技能人才。

二、科技赋能:以创新技术破解人居难题

(一)数字技术,精准诊断居住痛点

针对困境儿童家庭住房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功能缺陷,师生团队运用 BIM 建模、数字化设计等数字技术,对困境儿童家庭房屋进行全方位数字化测绘。通过 BIM 技术构建房屋三维模型,精准分析结构受力、空间布局等问题,发现部分木结构房屋梁柱腐朽导致承载能力下降,砖混结构房屋线路走向混乱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通过现场精确测绘数据及现场调研,为墙面破损、漏雨等问题的定位与修复提供依据。这些数字化手段打破传统调研的局限性,以数据为支撑,为后续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精准性奠定基础。

(二)创新设计,打造宜居成长空间

基于调研数据分析,团队为困境儿童群体量身定制环保、耐用、实用的改造方案。通过平面功能布局的优化针对采光通风问题,优化窗户布局,引入导光管、通风扇等设备,改善室内环境。

在功能优化上,通过空间重组与多功能家具设计,扩大儿童学习与活动区域。例如,将第二家多子女家庭的狭小儿童房进行合理分区,利用墙面空间设置可折叠书桌与立体储物柜,既满足学习需求,又增加储物空间。同时,注重设计的人性化,采用柔和的色彩搭配与圆角家具,营造温馨、安全的居住氛围,为困境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空间环境。

6


5


调研现场


项目以困境儿童群体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不仅解决房屋安全与功能问题,更关注生活品质的提升。针对部分家庭卫生间隐私性差、照明不足的问题,重新规划卫生间布局,增加隔断与照明设施;考虑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在设计中预留可调整空间,便于未来根据儿童年龄增长进行功能改造。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改善困境儿童的居住条件,让他们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切实提升生活幸福感。这既是落实住建部"好房子"政策的具体实践,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民生保障领域的重要体现。项目通过精准对接困境儿童家庭需求,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居住环境改善,让乡村困境儿童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生活品质,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一个都不能少"的民生情怀和对弱势群体的温暖守护。


责任编辑:牟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宜宾职院建筑装饰党支部联合下长镇开展"设计下乡",通过党建带社团改善困境儿童居住环境,以科技解民生难题,践行教育担当。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