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灵魂的语言,是青春的诗行。2025年5月24日,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鲁迅艺术学院舞蹈表演专业2024级新生以“舞韵传承·青春绽放”为主题,圆满完成了第二学期阶段性汇报演出。这场融合古典韵味、民族风情与当代精神的视听盛宴,既是学子们阶段性学习的成果检验,更是一场以舞为媒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汇报以基本功展示拉开序幕。通过《基训课堂展示》,同学们展现了扎实的腰背控制力、脚踝柔韧性及手眼身法的协调性。从“勾绷脚”到“压腿开胯”,从“古典手位”到“身韵呼吸”,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日常训练的汗水,诠释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持。
把上:强调规范、注重气息,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稳定性及控制能力,优化综合能力,为把下的身体运行打下扎实基础。
把下:通过把上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强调动作之间的连贯性、稳定性,增强整体素质,将情感表达在每一个舞姿、每一次呼吸之间。
在民族民间舞板块中,学生们跨越地域界限,以精湛的技艺诠释了藏族、山东胶州秧歌与安徽花鼓灯的独特魅力:
《藏族舞蹈》:藏族舞蹈以“颤膝”“甩袖”“踏地”为精髓,长袖翻飞似雪山云霭,配合悠远民歌,展现高原的苍茫与牧民豪情。
《山东胶州秧歌》:山东胶州秧歌“拧、碾、抻、韧”动律贯穿始终,彩扇舞出“三道弯”体态,脚步灵动如“风吹麦浪”,演绎齐鲁农耕文化的柔美与坚韧。
《安徽花鼓灯》:安徽花鼓灯以独特的“三弯九动十八态”,勾勒出极具地域特色的舞蹈美学。它融合锣鼓铿锵与彩绸翻飞,舞者脚下的“花鼓灯步”刚柔并济,如同淮河岸边跃动的浪花,力量与美感迸发,将皖北人民的热情奔放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代舞作品以多元视角回应时代命题,学生们通过《大地回声》与《茉莉芬芳》两出剧目,展现舞蹈艺术的现实关怀与文化使命。
《大地回声》:以肢体语言对话土地,学生通过翻滚、托举等动作,演绎农耕文明的厚重与乡村振兴的活力。编舞融入“播种”“收割”等劳动意象,以当代舞语汇诠释“扎根大地、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
《茉莉芬芳》: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新中国有志青年对进步思想的追求,将不灭的革命情感托物于“茉莉”,言志于“芬芳”,用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一生所爱,致那永不熄灭的热爱。愿我们都能怀揣着这份热爱,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与理想,这一路或许疯狂,或许流泪,或许失败、愤怒、激昂,正是因为这些经历与情绪才促使我们一直奔走在热爱的道路上,接下来就让我们的生命在热爱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