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的学生能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历史。”这是支部教师党员郭翠翠老师在课后采访时着重提到的一句话。
即使进行着线上教学,郭翠翠老师的《开天辟地大事件—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仍然干货满满,使同学们收获良多。
追本
新文化运动缘何而起?
对于学习这堂课的许多同学来说,中学的历史学习让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进程已是十分熟悉。但令人意外的是郭翠翠老师并没有把这堂课上成是中学历史的“复习课”,也没有单刀直入的开始讲述那场破天及宇的历史,而是先向同学们阐明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有这场新文化运动?”
她说道,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学技术(洋务运动)、学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依旧是民不聊生,军阀混战,还上演着军阀复辟的丑戏,面对时局,失望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意识到了只有在思想层面对中国人民进行一场洗礼,才能彻底的改变中国的面貌。
她并没有把授课的侧重点放在同学们所熟知的“怎么做”的部分,而是通过紧密的问题链条,着重阐述了“为什么”会发生那场让中国人民记忆深刻的运动。这使得许多同学感到了新奇。
一位同学说:“课堂从这一刻开始有趣了起来。”
溯源
没有马克思主义,五四爱国运动或将沦为一场街头政治
在讲五四运动的时候,郭翠翠老师的侧重点放在了不为同学们所熟知的思想方面。当时的中国青年所接触的思想繁杂多样,但影响最深的却并不是同学们心中所想的马克思主义,而是美国的威尔逊主义。威尔逊主义提倡的主张民主外交,民族独立自决使得一大批中国青年成为了其拥趸。
但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美国对华的态度让中国青年对威尔逊主义逐渐失去了信心。他们透过失望的眼神目睹着当时的中国,那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有着各方势力尔虞我诈与帝国主义势力的暗中争斗,这与近些年来颜色革命动荡的乌克兰极为相似。
但中国毕竟不是乌克兰,郭翠翠老师说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出现,改变了五四爱国运动的走向,没有马克思主义,五四爱国运动就将与许多运动一样,有可能沦为一场街头政治。”
郭翠翠老师的声音温和恬静,却异常的铿锵有力,她继续说到,列宁主义的出现使得中国的革命青年开始转变革命方向,开始团结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让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最终使五四爱国运动定格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起点,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培养了一大批坚实的阶级力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人才基础。
她的话如惊雷般涤荡着同学们的内心,大家从未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着这样一段波折的历程。她用她那别样的史学理念,让同学们重新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转折年代。
在课后采访中,郭翠翠老师说,自己想用不一样的角度,向学生们去讲述伟大历史发生的原因,历史书上薄薄几页纸所夹杂的,是无数先辈为了追求理想信念,为了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的苦难与曲折,我们从字里行间求索那些对理想的渴望,才能透过这些渴望,彻底感受他们所创造的辉煌。
郭翠翠,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本科毕业于辽宁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福建省教学新秀,阳光学院首届教学标兵,多次获得阳光学院优秀教师,“科研优秀奖”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