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提线木偶与南音,闽南非遗的文化之旅。
提线木偶:指尖上的艺术
2023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们在艺术学院翁炳峰教师工作室党支部书记周鑫老师和党员教师陈闽玥、庄耘的带领下,来到了三道行艺术馆,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提线木偶表演。提线木偶是闽南地区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
表演现场:在艺术馆内,学生们观看了由专业艺人表演的提线木偶戏。艺人们通过手中的细线,操纵着木偶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从简单的行走、跳跃到复杂的舞蹈和战斗场景,每一个动作都栩栩如生,引得学生们阵阵掌声。学生们被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深深吸引,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表演的精彩瞬间。

技艺传承:表演结束后,学生们与艺人进行了互动,了解了提线木偶的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艺人展示了木偶的内部结构和操控方法,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这门艺术的难度和魅力。艺人介绍,提线木偶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包括雕刻、上色、装线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耐心。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互动,他们对提线木偶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程思政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字媒体艺术手段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们认识到,作为未来的艺术创作者,他们可以通过动画、纪录片等形式,将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播给更多的人。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可以通过制作提线木偶动画、纪录片、虚拟现实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提线木偶艺术。
南音:古乐遗韵,弦歌不辍
在三道行艺术馆,学生们还欣赏了一场南音表演。南音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南音以其独特的旋律、丰富的乐器和优美的唱腔而闻名。

音乐的魅力:学生们聆听了南音的经典曲目,感受到了这门古老音乐的魅力。艺人们用二弦、琵琶、洞箫等传统乐器演奏,配合着优美的唱腔,将南音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被这门古老音乐的韵味深深吸引,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表演的精彩瞬间。
文化传承:表演结束后,学生们与艺人进行了互动,了解了南音的历史和传承。艺人介绍,南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之一。南音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相传,艺人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来。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互动,他们对南音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程思政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学生们认识到,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数字音乐制作、音乐视频等形式,将南音的魅力传播给更多的人。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可以通过制作南音音乐视频、数字音乐专辑、虚拟现实音乐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南音艺术。

教学成果与实践收获
通过观看提线木偶表演和南音表演,学生们不仅对闽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通过数字媒体艺术手段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使学生们更加明确了作为艺术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激发了他们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采风之旅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为他们未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他们计划通过制作动画、纪录片、音乐视频、虚拟现实体验等方式,将提线木偶和南音的美丽与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