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 专业赋能——翁炳峰教授工作室党支部“三融三促”育人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6 13:41:59

翁炳峰教授工作室党支部立足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求,深刻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党建强基、匠心育人”主线,艺术专业特色为切入点,在支部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探索发挥基层党组织育人功能的途径,以设计笔墨绘党建蓝图,用学术智慧服务国家战略,在“三融三促”体系中走出一条“党建+艺术”深度融合之路。支部现有党员教师17名,涵盖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方向,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双带头人”队伍。在具体实践中,支部确立了“123”工作思路,围绕艺术领域及文化传承开展工作,推动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德育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为提供教育服务,深化实践育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聚焦“1个育人初心”

融“组织”于“专业”——促育人共同体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党支部直接建在名师工作室,打破行政班级和专业壁垒,使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专业教学、科研竞赛、社会服务深度耦合,形成“德育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创新组织设置模式,聚焦师生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双效提升,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研究方向等,以党员教师为核心,组建教学教改、科研竞赛、实训实战等项目小组,由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参加项目实战,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如党员教师主持的纪念长征90周年文创设计大赛;教师团队指导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赛铜奖、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东方创意之星等获得国赛铜奖、二等奖及国赛铜奖的成绩;以及教师团队指导的首届永泰乡创大赛,7位学生作品获得文创产品赛道等级奖项,6位学生作品获得农特包装赛道等级奖项等

支部活动1

二、夯实“2制度抓手”

融“思政”于“课程”——促大思政格局落地。以落实“基本制度”为抓手,提升支部凝聚力。坚持个人自学、专题党课、集中研讨相结合,确保学习教育触及灵魂、入脑入心。以执行“五个一”工程为抓手,激发党员作用发挥。即每一位教师党员明确一个研究方向,指导一个项目实战,开展一门课程思政,写好一篇学术论文,指导一项学科竞赛。通过建立工作机制,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发挥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2024年10月,党支部申报的项目《执笔绘梦,多彩设计点“靓”青春画卷》荣获福建省本科高校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抠门”书记的乡村振兴故事》入选福建省本科高校“党员好故事、书记好党课、支部好案例”之“书记好党课”。近年来,教师党员建设省级一流课程8门,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校级及以上奖项50余项。教工支部联合学生支部开展的“以技促能,以乐促智——让乡村孩子的五彩梦从这里开始”专业支教活动入选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特色项目;教工支部指导学生支部开展的“色基因凝聚合力,依托专业服务社会”立项活动获评福建省高等学校支部立项活动优秀成果三等奖。

支部立项


三、形成“3个党建模式”

融“党建”于“服务”——促双向赋能发展。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把支部活动搬到企业真题、乡村墙绘、社区更新现场,做到“项目来自一线、成果回到一线、师生成长在一线”,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反哺学科专业建设。

“党建+课程思政”融合,形成“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凝聚课程思政建设育人合力。推动教师党员积极申报思政示范课建设,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找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相关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实践,融入科普类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设计作品。同时,师生合力参与船政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活动,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积极努力。2023年立项省社科出版资助项目《中国船政文化城》,2024年立项省社科出版资助项目《船政文化创意设计录》。

“党建+校企合作”融合,带领工作室党员师生完成将乐城建集团VI设计、永泰御温泉VI设计、名成集团VI设计等10余个社会、企业真题项目,并投入使用,提高育人成效。2024年,融合项目集结成产教融合型教材《真知—艺术设计实战案例》,在化学工业出版社(A类出版社)出版。

“党建+社会服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完成屏南北墘村黄酒文化漫画墙、屏南仕洋村果蔬文化漫画墙、马尾区白眉村手绘导览图等乡村振兴项目。2024年11月,教师团队的《智绘用户画像:AI赋能服务设计创新课堂》斩获第七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数媒艺术组全国二等奖。

支部活动

简言之,“三融”是路径——组织与专业、思政与课程、党建与服务深度融合;“三促”是目标——促共同体、促大思政、促双向赋能,最终实现党建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从名师工作室到乡村振兴一线,从课堂思政到真题实战,翁炳峰教授工作室党支部用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三融三促”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发展优势。面向未来,支部将始终以“党建引领、专业筑基、创新驱动”为主线,紧密围绕学校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持续推动艺术专业建设提质增效,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新征程中,彰显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周鑫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发挥基层党组织育人功能,以设计笔墨绘党建蓝图,用学术智慧服务国家战略,在“三融三促”体系中走出“党建+艺术”融合路径。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