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领袖足迹丨长湖筑梦实践队走进长乐湖里与长安

发布时间:2025-02-20 17:50:00

一、走进长乐湖里与长安——长乐湖里村与长安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践行生态文明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典范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追寻领袖足迹,筑牢思想根基,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融入实地思政的高校课堂。阳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湖筑梦队开展追寻领袖足迹寒假社会实践。实践队由阳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学生骨干组成,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杰青团队的指导下,走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福州长乐湖里村与长安村,开启“两山论”实践——福建篇。

b9a3dbe5bcd0a3d4a3c5338fb8a989e1

b8d462a8284dcbc51064d211f69587d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先后43次到长乐调研、指导工作,亲自推动机场建设、闽江河口湿地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等工作,留下了一系列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实践成果。长乐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始终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解难题,不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二、福建省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湖里村

湖里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营前街道,三面环山,生态环境优美。该村以大头菜种植为特色产业,通过“合作社+研学”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01生态环境优化

在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公布的绿盈乡村名单背景下,湖里村乘政策东风,争取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用于环境建设。鼓励农村改善生态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湖里村以良好的自然生态为基础,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优势,打造成当地旅游产业生态亮点,通过优化环境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其中最具特色的龙湖古道,在改造前,古道周边垃圾堆积、杂草丛生,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和维护,美丽乡村战略实施后,对古道进行了全面的修缮,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在保持古道原始风貌的同时提高了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打造优美的生态景观,使古道融入到更宜人的自然环境中。并沿线设置了休息亭、长椅等休息设施,安装了清晰的标识牌,包括路线指示牌、历史文化介绍牌等,提升乡村文化建设与人文关怀

cf96cc48a002559bcc80324dd3af33f7

02特色公共服务

近年来,湖里街道党工委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城中村“两改造三提升”为契机,推动后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

基础设施、公共娱乐建设标准化。设置拓浦党建空间、科普工作室、未成年人保护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数字化就业驿站、社区大食堂等功能室,实现党群服务圈与居民生活圈融合发展。制度建设长效化。形成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人文关怀系列活动,构建多元化、全方位基层公共服务体系。

共享书房的出现,为老年人提供基于练字的互动交流平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社区氛围增强村庄生活归属感、幸福感。修身养性、文化传承与社交互动的有机融合,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光彩。

由福州高校与长乐区营前街道湖里村合作开展的乡村振兴青年实践基地的重要项目。周末益课堂,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解决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尤其是优秀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提升乡村儿童的文明素养,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来开启通过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为湖里村里的妇女、儿童、老人带去美术、书法、手工、舞蹈、乐器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多彩艺术走入“寻常百姓家”,带动长乐湖里村传统国学、农耕文化传承等各项目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多维度促进共同发展。

e076013b880807a25b9ef58cd31b0b18

03生态产业发展

新型农业产业园

湖里村地势北高南低,土壤稍偏酸性,适合大头菜生长。村里因势利导,与福州市供销社共同成立福州市长乐区艺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大头菜种植为主体,发展各类果蔬共同经销,同时计划打造“一季一品”,让湖里村春夏秋冬每季都有一款主打农产品。并引进精深加工生产线,打通了大头菜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入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有效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村民得实惠、集体有收益”的双赢局面。

1d61b2362bfd0b918d790732726a2e95

休闲娱乐农庄

湖里村依托当地自然景观和农业资源,开发农耕文化体验基地、田园小火车、亲子运动会等休闲娱乐项目,依托龙眼园等资源打造了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配备餐饮、住宿、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服务,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了当地村民就业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在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园休闲娱乐农庄的过程中,为促进农产品销售,吸引投资以及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等配套产业,湖里村加强对村内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治理和保护。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清河行动,打捞河道垃圾,疏浚河道,同时控制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确保水域水质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健康。

1c5328b9e911ce1e9efcb12e4c87d0f6

三、福建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长安村

长安村位于福州市长乐区营前街道,是千年古村落,以树葡萄种植和特色文旅产业闻名。村内有大齐书院、白石桥文化公园等景点,通过“旅游+农业”模式,发展采摘园、文创基地和夜经济,实现乡村振兴。

01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长安村支部副书记林木春强调,长安村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调动班子积极性,包片党员干部定期入户走访,引导村民做好房前屋后卫生,建立完善的垃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配备专门垃圾清运车辆和保洁人员,定期对村庄道路、房前屋后等区域进行清扫,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在村民卫生自主负责的基础上,组建24小时巡逻队、设立治安岗、加装公共探头、设置垃圾分类积分兑奖制,有效提升村民维护村落整洁文明积极性。此外,村里还开设了便民理发店,每周二为老人提供半天免费理发服务,这一贴心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

7d4ca8aa0efabb0db7d12457f2898827

今昔对比之下,长安村的变化令人瞩目。曾经的长安村,虽然村民卫生自主负责意识较强,但整体环境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今,通过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村民的自主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林书记从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林书记提到,长安村的建设理念始终围绕“你若长安,便是幸福”这一口号展开。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优秀文化,长安村不仅实现了物质上的富足,更提升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品质。如今的长安村,已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乡村,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典范。

02文化资源得到盘活

在长安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中,不仅经济发展和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传承与资源再利用也成为了村里的一大特色。

长安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方面,充分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理念。村民们在修缮老房子时,将拆下的木头、棍子等废弃材料收集起来,经过精心设计和手工制作,将其加工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工艺品,如“福”、“廉”(以包公为廉洁象征)等字样,这些工艺品不仅装点了村里的公共空间,还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种创新的资源再利用方式,不仅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还赋予了老物件新的生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村里的每一块木牌、每一幅字画,都承载着村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7454f71565079f46d22c085c90252981

长安村组织修缮古建筑,打造了大齐书院、文化长廊、家风家训馆等当地传统文化展示馆。

大齐书院为内阁首府叶向高进京赶考复读进修之地。据村中林氏族谱记载,年轻时的叶向高从福清赴省试落榜,慕名来到长安村大齐书院续读进修,后续得中进士、入内阁。叶向高与村民一同,村中文人出一上联“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求对,叶向高即对出下联“客官寓富室宦宅宽宏”。

现如今的大齐书院已成为长乐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特别是书院内的廉政文化建设,以传统的族规家训为廉政元素主线,综合运用廉政人物故事、廉政格言等形式,打造了一个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思想阵地。

03特色产业发展良好

长安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三种特色经济模式,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是特色产业经济。长安村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二是夜色经济。长安村通过活化利用12座古厝,引入咖啡馆、民宿、餐吧等业态,成功打造了“长安不夜城”商业体。三是银发经济。长安村注重老年群体的需求,积极探索“银发经济”新模式。这三种经济模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仅推动了长安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e0a51fa2151086a47817efc6b830b38e

长安村自2018年从外地引进高产量、高价值的树葡萄进行规模化种植后,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对树葡萄果实进行深加工,打造树葡萄干红、果饮及果酱等系列产品。进一步提高树葡萄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利润空间。并推出采摘项目,打造“公园+采摘园”模式,发展特色乡村游。

此外,活化利用12座古厝,吸引咖啡馆、民宿、餐吧等入驻,“长安不夜城”商业体应运而生打造了富有特色的乡村夜色经济。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100多万元。2024年5月长安村三江渔隐农庄开业,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推出的文旅套餐,单租赁经营场所就创加了20余万村集体收入,进一步带动长安特产和树葡萄衍生产品的销售。

四、团队成员参观实践心得

走访福州长乐湖里村与长安村,我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湖里村依托古厝群落打造生态美居,将闲置农房改造成"幸福农场",实现农旅融合新路径;长安村以党建为引领,白石桥文化与党史长廊交相辉映,"长者食堂"等民生工程暖人心脾。两地因地制宜激活乡土资源,既留住乡愁记忆,又培育出文创研学等新业态。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主动投身乡村建设,用创新思维为传统村落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阳光学院2022级广告学(直播方向)1班林鑫

湖里村的溪水清澈见底,岸边花木扶疏,环境整治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长安村则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引人驻足,老屋修缮一新,祠堂前的石板路上,历史与现代悄然交汇。这两个示范村的实践,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是文化的重生。乡村振兴在这里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改变。作为青年,我们从中看到了责任与希望,也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进步,是在尊重传统中寻找未来的方向。

——阳光学院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江吉美

探访福州湖里村与长乐村,我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活力。湖里村水资源治理卓越,古厝群落变身生态美居,农旅融合创新路径;长乐村文化底蕴深厚,党建引领民生工程,文创研学新业态蓬勃发展。两地激活乡土资源,留住乡愁记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投身乡村建设,以创新思维助力乡村振兴,尊重传统,寻找未来方向,为美丽乡村建设奉献青春力量,见证并推动实实在在的改变。

——阳光学院2022级广告学(直播方向)1班徐佳宜

通过这次探访福州湖里村和长乐村的实践活动,我收获颇丰。湖里村的水资源治理完好,深切感受到两山理念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长乐村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次活动不仅让我领略了福州乡村的风土人情,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对城镇发展的影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积极投身于乡村,助力产业振兴,传播新知,建设美丽乡村,奉献青春力量。

——阳光学院2024级数字媒体技术曾可馨

五、两山轮福建篇——以资源强化乡村“造血”功能开启了两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走进福建长乐的湖里村和长安村,实地调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果。调研发现,两个村庄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借助国家政策支持,更注重激发自身内生动力,通过创新理念和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

湖里村通过生态修复、特色农业和公共服务建设,实现了从传统乡村到宜居宜业的蜕变。村里重点培育大头菜特色产业,打造“农业+旅游+研学”模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了乡村经济活力。

长安村则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文化传承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振兴之路。村里发展树葡萄种植等特色产业,举办葡萄采摘节等活动,同时注重家风家训等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从福州长乐“两村”建设回溯“两山”理论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思想的指引下,乡村建设正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且具有当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激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振兴。

8fded7ac70c060de8a3f4196629a3130

责任编辑:肖晓莹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杰青团队的指导下,实践队走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福州长乐湖里与长安村,开启“两山论”实践——福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