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边疆,奉献青春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在调研中遇到的党员模范榜样的故事。2025年1月11日,我们调研小组在边境驱车寻访田野对象时,意外陷入电动汽车电量告罄的窘境。正当我们焦灼地查看导航地图时,两位身着藏蓝色制服的边境青年警察踏着铿锵步伐走来,帽檐下的目光如炬,未等开口询问便已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的干练气息。我们简明陈述困境后,其中身形挺拔的民警徐天锐当即与同事眼神交汇,主动提出将车辆暂时停放在派出所充电,并承诺亲自护送我们完成后续调研。面对我们的推辞,徐警官将警帽檐轻轻一抬,露出被紫外线晒得微红却坚毅的脸庞:“瑞丽需要更多像你们这样带着学术使命的大学生来实地调研,边陲明珠的未来,正系于这些扎根泥土的学问。”在派出所院内停驻的半小时里,红砖墙上“执法为民”的鎏金大字与充电桩的绿色指示灯交相辉映。当引擎重新轰鸣时,徐警官已驾着带有边境特色彩绘的警车等候在侧。行进在蜿蜒的边境公路上,这位毕业于公安院校的高材生扶着方向盘,向我们细数他大学期间就主动请缨到祖国西南边陲的抉择,交谈间警用装备箱上闪烁的北斗定位仪,与窗外绵延的边境线共同勾勒出立体化的边疆治理图景——从打击跨境犯罪的技术革新到“村村通”反诈宣传的生动案例,这些鲜活的实践智慧既为后续调研打开了全新视野,也让这段边境线上的邂逅显得格外珍贵。
访谈路上,左一为徐天锐民警
闲聊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徐天锐民警,在高校学习一段实践后就一腔热血的投入到了边疆保卫工作中,七年时光,他早已成了家,孩子也正值上学的年纪,闲暇时光的社交也全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不仅了解到边民的生活图景,也了解到了边防民警的边防生活。
在国境线蜿蜒的瑞丽坝子上,延续着百年跨境通婚的传统。边境管控措施虽在两地居民日常往来间构筑起物理阻隔,却为边民筑起了安全屏障。徐大哥指着田垄边的铁丝网说:“早年间缅甸亲戚走马灯似地往来,如今寨子里还住着不少跨境姻亲。”他擦了把汗,“边境管理措施升级前,扛着犁头就能跨过田埂耕作。省厅对此给予政策支持,但得从耕作门持证出入——那是政府特设的便民通道,若图方便翻越铁丝网,可就成了越界行为。毕竟围栏外的耕地仍是祖国疆土,岂能任其荒芜?”
在探讨边境禁毒议题时,徐大哥向我们揭示了令人深思的现象:在以前虽然“远离毒品”的警示可以在任何公告处看见,但跨境贩毒仍如野草难除。“邻国边境的管控像筛子,毒贩子总能在两国交界处找到缝隙。”他严肃的看着我们说,“早年运毒的尽是生面孔,边境防范在他们眼里形同虚设,光芒棒村就出过三四十个毒骡子。最猖獗时,婚丧嫁娶的宴席乃至日常待客的茶点里,都可能混着海洛因。70、80这两代人,不少是在罂粟花丛里滚大的。”随着他话音渐低,又扬起欣慰的神色:“好在随着法治宣传全面展开以及边境线的管控加强,外境毒贩难以跨越。大家的道德修养提高了,禁毒防范也轻松了许多。”
在边境地区调研过程中,演员王星事件引发了网络热议,部分网友由此对边境安全产生了巨大的认知偏差。徐警官对此无奈却又平静:“这几年失踪的人,大部分都能通过国际合作成功救回来。边境现在有很成熟的应急机制了,警力比三年前增加了四成。我们所也从最初的10人扩充到了二十多人”“只要一接到失踪报案,国家就会马上启动跨国合作机制。要是家属没报案,就需要他们配合走完跨境司法流程。现在偷渡犯罪都搞成产业链了,光违法成本平均就得花5-8万人民币,有些团伙还搞‘拉人头’的坑人套路,不听话就不让退出。”“从发展过程来看,电信诈骗最早在台湾地区冒头,后来在福建发展壮大,最后扩散到东南亚形成了跨境犯罪网络。缅甸北部的情况更复杂,各种势力搅在一起,治安状况特殊,导致跨国打击犯罪时常常遇到实际困难。”徐大哥郑重向我们保证,边防战士们已经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热情欢迎全国各地朋友来亲身体验新时代边境城镇的安全保障和崭新面貌。
“累,当然累,我们既是社区民警,也是边防民警,必须为百姓着想,同时也要照顾家庭。”
调研的末尾,我们漫步到了一处荒废的旅游点,斜阳为斑驳的旅游设施镀上金边时,徐大哥突然驻足。他粗糙的手指地上筑成台阶的玉石,目光灼灼地扫视众人:“若把发展这个地方当作考卷,你们会怎么作答?”山风裹挟着我们的语塞穿过空荡的观景台。这位扎根边疆七载的汉子却笑出眼尾沟壑,掏出磨损的笔记本郑重写下号码:“劳驾各位在通讯录里给我留个位置,但凡遇见对这片山水有念想的人,务必让我们相识。”暮色中看着他,我才惊觉这个不比我们大多少的异乡人,工作履历与社会关系在边境七年中早已编织成密实的网。
徐大哥为调研小组拍的合照
傍晚,在我们回程路上,边境线上警灯闪烁,既是划开暗夜的利刃,也是温暖归途的星火。徐天锐警官七载戍边生涯,恰是万千边境卫士的缩影——他们在智能围栏与古老耕地间寻找平衡,在跨境犯罪与民生需求间构筑防线,在法治铁壁与人情温度间搭建桥梁。那些被妥善归档的案卷数据、村寨里自发组建的联防队、界碑旁新栽的梧桐幼苗,共同编织成新时代的边境经纬。当我们回望这段田野调查,最终定格的不是惊心动魄的缉毒现场,而是暮色中警车驶过甘蔗田时,后视镜里徐警官和所有边防民警的剪影。这或许正是边疆治理最生动的注脚:最坚固的防线,永远根植于对土地最深的理解与眷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