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1-12-29 11:03:28 粟国康

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职工第一党支部

摘  要: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具备坚实的制度基础、组织基础、理论基础和个体基础,但实践调研显示,高校教师党支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发挥不佳,亟需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头雁效应”、 强化“党建+业务”的党支部工作理念、全面提升教师党员的“课程思政能力”。

关键词:教师党支部;课程思政;引领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1]面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高校教师党支部理应站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线,承担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作用。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基础

    (一)健全的党内学习教育制度,奠定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基础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3](P119)《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党员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任务、方式等作出了制度性规范,为新时代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在时间上,学习教育是贯穿党员从递交入党申请直至终生的一条主线,是烙印熔炼于党员骨子里的一种政治自觉;在内容上,学习教育要求“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4](P5);在任务上,学习教育不断强化政治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以及知识技能教育,努力克服党员同志的“理论空洞”和“本领恐慌”;在方式上,学习教育主要依托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善于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把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科学、规范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制度形式打牢了党员学习教育的根基,使高校教师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涵养以及党性修养得到夯实与提高,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奠定了牢固的制度基础。

(二)规范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奠定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5](P51)《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以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在政治引领、规范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为核心,重点抓好教师党员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党支部优化设置、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规范、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等工作,为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政策指导。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制定高校教职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从基本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建设、制度建设以及保障建设等五个方面共三十余条规范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要求,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和达标创建活动,有力地解决了“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奠定了坚强的组织基础。

(三)教师党员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奠定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6](P404)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宣传的重要阵地,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宣传教育,习总书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理论学习要求,使高校教师党员具备了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校教师党员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蕴含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丰富思政元素,是教师党员立足专业课程挖掘、提炼思政元素的源头活水;高校教师党支部全方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渠道,使专业课程教师党员具备了根据变化的形势政策及时更新思政元素,灵活融入专业教学的良好条件;高校教师党员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使其能够根据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学以致用,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思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教师党员丰富的理论储备、畅通的学习渠道和科学的学习风气,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四)党员身份赋予的使命担当,奠定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个体基础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义务要求,明确了高校教师党员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使命和担当,要求教师党员必须成为自觉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主力军,守牢课程思政建设主阵地。高校教师党员是高校教师中的先进分子,面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任务,教师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自觉、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在承担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在课堂讲授上强化价值引领、在教研室(组)宣传专业课程育人责任;结合专业课程性质及实际情况,科学认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本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引领带动其他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高校教师党员站稳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第一线,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奠定了有力的个体基础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情况

逻辑上,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战斗堡垒,教师党员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但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过程中,高校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发挥了何种作用?为此,课题组围绕核心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集中调研了59个高校教师党支部共计1143名教师党员,(其中,院校类别方面,本科院校教师党支部38个,高职高专教师党支部20个,中职学校教师党支部1个;专业类别方面,文学、历史、哲学类专业课程教师党支部12个,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教师党支部16个,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教师党支部8个,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教师党支部10个,农学类专业课程教师党支部5个,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师党支部5个,艺术学类专业课程教师党支部3个),深度访谈了主持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的教师党员15名,全面了解高校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情况。

(一)教师党员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较高认同度

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教师党员如何理解与认识课程思政?调查结果显示,有71.2%的教师党员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及其建设要求,有95%的教师党员认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属于全体教职员工职责,有49.2%的教师党支部有教师党员获得或参与了课程思政项目建设。自“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提出以来,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党员对课程思政的了解不断深入,尤其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印发之后,专业课程教师党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得到较好彰显,他们自觉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深入探索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技巧,积极参与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教师党员的普遍性共识。

(二)教师党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教师党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了何种作用?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党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84.7%的教师党员认为优势源自党员身份赋予的责任担当,74.6%的教师党员认为优势源自常态化的党内教育制度,69.5%的教师党员认为优势源自所掌握的扎实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党员对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熟知度较高,融入思政元素的自觉性更强,78%的教师党员熟知所承担课程中可挖掘运用的人物事迹、典型案例、伦理精神、爱国素材等思政元素, 72.2%的教师党员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自觉融入思政元素,融入最多的思政元素是专业伦理精神类元素、爱国主义类元素以及社会责任感类元素。这说明,教师党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先进分子,在全面推进课程建设过程中,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与彰显。

(三)教师党支部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有效引领

教师党支部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是否发挥了良好作用?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57.6%的教师党支部在支部活动中探讨过课程思政建设问题,100%的教师党支部公开号召和呼吁教师党员在课堂教学中教书育人,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但是教师党支部如何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如何有效开展活动、如何科学破题等方面几无建树,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两张皮”现象较为明显。如教师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57.6%的教师党支部以学习讲话文件文稿、撰写心得体会为活动方式,仅有13.6%的教师党支部结合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学习研讨讲话精神。与此相关,教师党支部的“三会一课”,76.3%以完成组织部门规定动作和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首要任务,结合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开展组织生活的不多;教师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时主要依据教师党员的评优获奖以及科研成果,育人及其成效在民主评议党员中的比重不高。这说明,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创新开展组织生活,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方面力度偏弱,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教师党员对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诸多困惑

高校教师党员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参与性,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方式以及评价、保障等是否具有全面认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党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意识与自我能力不强,有27.8%的教师党员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过思政元素,究其原因,39%的教师党员不知道该如何融入,30.5%的教师党员不知道该融入什么。此外,对于每个学科、每门课程是否都应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超过35.6%的受访教师党员选择了否定答案。在访谈和调研中,教师党员困惑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时”、“度”、“效”等问题,何时融入思政元素?融入多少思政元素?如何评价融入效果等问题成为教师党员的普遍困惑,其中,疑惑于是否每门课都建设课程思政的占61%,困惑于课程思政活动是否每次课都搞的占54.2%,忧虑于课程思政是否会遭受学生抵触和不满的占44.1%。这说明,虽然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轰轰烈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卓越成果频频刊行,但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理论问题与实践困惑仍有待加强研究。

(五)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效应尚未显现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7]但调查结果显示,69.5%的教师党支部没有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支部开展过联学联建(共建)活动;访谈结果也显示,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课题组中基本没有思政课教师参与和指导,主持课程思政项目的教师党员普遍不清楚思政课程的话语、术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程思政建设基本处于课题组教师“闭门”探索的状态。这说明,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重视课程思政立项而忽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同频共振问题,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效应尚未形成。

三、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对策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应该承担好的政治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凸显“双带头人”责任,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在课程思政研究与教学中的“头雁效应”

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要“把符合条件的学术带头人培养选拔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把有条件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学术带头人,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8]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双带头人”作用。

一是要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在课程思政研究方面的“带头人”作用。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是简单地在课堂教学中“添加”思政元素,也不是把一次课堂简略量化为“专业时间”+“思政时间”,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质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全面落实,它涉及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融入点发掘、融入规律探索、融入方法创新,其核心在于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如何实现专业知识传授的“术”与思想政治价值塑造的“道”有机融合,需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同时又兼具“学术带头人”身份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基于专业特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探索专业课程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理论问题。

二是要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带头人”作用。课程思政建设在内容上“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9]但上述课程思政重点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具有较大区隔,与专业课程的专业术语、教学话语具有极大差异,如何推动各院系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同时又兼具“党建带头人”身份的教师党支部书记,把党建理论储备、党建工作能力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方面宏观思考;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新技术应用、新方法采用等方面具体实施,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累优质案例和丰富经验。

(二)强化“党建+业务”工作理念,在教师党支部工作中压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

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方式,树立组织生活与专业工作有机结合的“大组织生活”理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内容普遍以完成组织部门规定动作和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主,组织生活方式主要是召开会议和学习文件。发挥好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组织生活模式,把学科发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专业研究等业务工作融入组织生活,在党支部“三会一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议题,在政治理论学习中结合本专业本学科情况开展研讨,在民主评议党员时加大课程育人的评价比重,使业务工作在组织生活活动中有效“落地”。

二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模式,树立支部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的“大党建”理念。要“坚持围绕重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原则,精准把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育人作用这个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面临的中心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党支部党建活动,鼓励、敦促教师党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深刻认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课例探索,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

(三)提升教师党员“课程思政能力”,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实施主体的认知障碍”、“规律把握的能力障碍”、“整体构建的融合障碍”、“效果评价的制度障碍”,[10](P140)这些障碍在教师党员中同样存在,究其实质是教师党员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存在“本领洼地”和“本领恐慌”,对此必须着力提升教师党员的“课程思政能力”。

一是要激活教师党员的“课程思政自觉意识”。“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1](P378)这是对专业课程教师党员的明确政治要求,高校教师党员必须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抓好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坚定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自觉锻炼成长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牢牢站稳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严格守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主渠道”。

二是要提升教师党员的“课程思政开发能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绝不只是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其中的简单过程,它是对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改革,涉及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全面修订完善。为此,要以教师党员为重点,引导教师党员科学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内容供给、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方式方法,成长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家里手;要以教师党支部党建活动为抓手,在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中提升教师党员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力,实现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建构;要开展不同专业教师党支部的联学联建(共建)活动,积极构建专业课程教师党支部与思政课程教师党支部的交流沟通机制,搭建起教师党支部牵头的课程思政建设学习交流平台。

三是要提升教师党员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目的在于“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为此,需要教师党员深刻理解与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打破专业教学“舒适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加强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的方式方法,着力在“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上下功夫,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moe_1417/201708/t20170823_311692.html2017-08-02/2020-08-18.

[2][7][9]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2020-08-18

[3][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时,2020.

[4] 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时,2014.

[8]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 cn/srcsite/A12/moe_1416/s255/201805/t20180524_337021. html2018-05-23/2020-08-18.

[10] 罗仲尤,段丽,陈辉.高校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

[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时,2017.


责任编辑:粟国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高校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