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郝桂莲

2022-07-26 09:02:36 郝桂莲

郝桂莲,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时刻跟踪党、国家和学校的最新动态,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研究方向,积极探索,在教学和科研一线扎实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地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郝桂莲.jpg

郝桂莲.jpg

活到老,学到老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是最根本的职责,而自身的学习则是完成这一职责的基础。自1994年大学本科毕业起,我从来没有一天放弃学习,在基础和专业领域不断锐意进取,不仅接连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还多次赴香港和境外高校进行访学、进修,在实现自身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将终身学习的理念付诸实施。

学而思,思而研

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先生曾经说过:“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作为多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科研促进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的创新性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时代瞬息万变,唯有那些从事学术研究的教师才有能力与学生交流最新的知识。就教师而言,唯有研究型教师,才能更好地选取讲课内容,才知道什么样的内容与概念最有价值,也才能够以更适当的方式把知识传播给学生。

洼则盈,敝则新

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理解“创新”的真实含义。所谓“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就是要在古老的传统中孕育新的生命,而不是将老的、旧的东西全然舍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将自己的教学与科研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开设了多门与经典学习相关的选修课,如“莎士比亚作品导读”、“古希腊罗马神话”等,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献的重视。同时还申请了国家级课题,在中国古典文论话语体系下对外国文学及美学思想进行研究,践行党中央“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文化战略。

责任编辑:黄晓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员风采---郝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