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兵---作为学生
杨慧芳始终以大写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小就有担当,小学到大学都一直担任班委工作,诚实、善良、乐于助人是她的初心,也是她始终的品性。为了圆当老师、做楷模的梦想,她在高考时报考了云南师范大学,于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就读于外国语学院,1993年4月获得云南省优秀三好学生称号,并带领所在班级获得云南省级优秀班集体称号,她的先进事迹曾得到当年春城晚报记者采访和报道。
二、觉悟---作为共产党员
政治觉悟较高、人品、学业成绩各方面表现突出,1993年成为年级第一个中共预备党员,1994年06月成为正式党员,以更高标准严以律己、积极奉献,服从组织、服从纪律,即便作为单亲母亲、孩子6月面临高考,仍然于2018年2月底接受学校党组织工作安排,下乡驻村扶贫,直到2020年3月因病获批返校。
三、育人无私---作为教师
杨慧芳认为育人品德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她在1994-1997年当班主任时每周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她工作认真、负责任、成绩突出,但从不追名逐利,更不争名夺利,每年单位评优工作时她都积极推荐、评选他人,从教24年来,她对教学精益求精,是学生眼里“有水平、有耐心、有方法”的好老师;她对工作任劳任怨,服从单位工作安排,承担讲授的课程涉及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课程中几乎所有的科目,而且常常“临危受命”接替同事的教学任务,在同事、领导的眼里,她就是一个“好说话、好相处”的同事、下属。
四、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公民
杨慧芳还是一位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公民。她认为,教师的第一身份是公民,教师的职责除了在学校教书育人,还应当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热衷公益事业,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云南的禁毒防艾项目;积极维护国家利益,2002年12月4-7日,她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唯一一位代表参加在泰国清迈召开的“国际少数民族人权大会”,参与起草《世界各少数民族人权宣言》(草案),接着参加了2002年12月9-13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洲公民社会论坛”。“国际少数民族人权大会”期间她向大会汇报了中国少数民族的人权发展概况,也接受了各国代表的提问甚至质问,舌战攻击中国人权问题和主权问题的与会者,她的机智回应和正义驳斥得到多国代表的赞许:“你完全可以胜任你们国家的发言人一职。”大会使她有机会了解到世界各国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也进一步了解了国情,有了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
2002年12月9-13日在曼谷举行的“亚洲公民社会论坛”规模盛大,云集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国际性、区域性、地区性和民族性的非政府组织,出席论坛的代表近千人。会议讨论的内容广泛,发言的代表众多,其中来自中国北京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的代表发言描述了中国河南省驻马店遭受艾滋病的严重情况,并呼吁全球的关注和帮助。那时的她对于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颇感乐观,以为中国的艾滋病预防、遏制、治疗工作卓有成效。会议结束回国以后,她进一步通过各个渠道多方面了解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了解到的结果却让她深感震惊和震撼,更多的是沉重的忧思。在严峻和无情的现实面前,她深深感觉到一个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给予社会关心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良知。
于是,当2003年年初云南省人民广播电台景颇语部的负责人问她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为云南省电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防艾滋病合作项目承担一些工作时,她毫不犹豫就答应承担工作,2003年9月开始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艾滋病预防教育项目,在项目中担当翻译与项目协调员的工作,完成了景颇语、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佤语、彝语的子项目,各个项目成效获得了政府部门的表彰。
在项目合作期间,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Heather Peters博士和David Feingold博士将她推荐给加拿大“希望”项目组,2007年成为该项目在云南地区联络员,负责、组织并参与该项目关于禁毒防艾方面的多次活动,在德宏州傣族、景颇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乡镇和村寨里开展活动,高效率宣传了禁毒防艾知识。
五、心系群众----作为扶贫攻坚队员
扶贫是全球性的工作,是中国的民生工程,是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奋斗目标之一。2018年2月底杨慧芳作为单亲母亲,忍痛舍下正在面临6月高考的孩子,远赴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洒坞村开始艰苦的驻村扶贫工作,心系村民的困难,解决村里饮水、住房、务工等问题,每天走村入户,了解民众疾苦,倾听百姓心声,把国家和政府的关心转达给村民,将国家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家家户户,其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效得到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高度认可,休息期间还抽空免费给村里学生辅导英语。直至2020年3月,由于身体健康原因申请返校,完成了扶贫任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