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助力资源普查:澜沧县6乡镇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启动
近日,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强国行”团队在澜沧县中医医院正式启动“澜沧县6乡镇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该项目通过构建“党建+学科”双轮驱动机制,搭建起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中药资源普查网络体系,以红色引擎助推边疆民族地区中医药创新,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担当。
项目启航:三方携手共绘发展新蓝图
项目启动会上,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李国栋详细介绍了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及科研团队实力。他指出,此次项目将基于重点药材样地的调查、普查、走访及实物收集,全面查清澜沧县的中药资源、民族药分布、重点药材的蕴藏量及其利用现状。澜沧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静对项目的价值进行了“普查一方资源、保护一批物种、传承一套技艺、造福一方百姓”的“四个一”概括。县中医医院院长查林特别强调,普查必须严格遵守《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对珍稀濒危物种实行“零采集”,切实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科学普查与生态保护并重。会上,三方战略协作机制正式建立。
强国有我:支部打造科技支边新范式
此次实施的县域中药资源普查工程是支部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重要之举。项目锚定云南澜沧木戛乡、富东乡、东回镇、糯扎渡镇、发展河乡、惠民镇六个乡镇,计划通过全面细致的资源普查,建立中药资源监测的动态机制,探索区域内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策略,并组织专技人员撰写药用植物名录,系统构建包含道地药材分布、民族医药传承、特色资源存量的三维数据库,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为云南中医药产业规划、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党支部书记李国栋指出:“这项兼具科研突破性与党建示范性的系统工程,既是深耕中药资源的学术探索,更是党员教师践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生动党性实践课堂。”
使命践行:组织赋能创新领航新格局
此轮普查不仅填补拉祜族医药系统性资源数据的空白,更加彰显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先锋作用。中药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精准锚定“党建赋能边疆医药振兴”核心使命,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依托,创新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通过“党建+科研”融合创新模式,建立教学科研骨干党员先锋队,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动能。在“强国行”科技报国实践工程中,基层党组织创新运用科研立项对接国家战略、成果转化对接产业需求、育人实践对接社会服务“三对接”工作法,形成“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冲在火线上”的工作格局,生动诠释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哲学,以科技赋智筑牢生态屏障,以组织赋能汇聚攻坚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