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燕鸣科学志,山承家国情——燕山大学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实践育人探索

发布时间:2025-09-19 16:49:24

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燕山大学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社会实践,通过组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案例以燕山大学多支社会实践团队为蓝本,阐述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科学家精神宣讲、走进企业调研、调研非遗传承等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云端连线传星火,社区科普启新知

1.线上科学实验课:打破地域限制,激发科学兴趣

案例概述:燕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利用线上平台,为青海省偏远地区的小学带来了生动的科学实验课。例如,成员赵雅函通过线上连线,在燕山大学实验室为德令哈市柴达木路小学的学生演示了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实验中,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在维生素C片的作用下逐渐褪去,这一直观的科学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实践路径:实践团成员提前录制实验视频,准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讲解稿。通过视频会议软件进行远程教学,结合实验室实物展示、动画演示和互动问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课后,学生们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提交心得体会,实践团成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反馈。

成效与影响:线上科学实验课不仅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偏远地区的孩子由于地理和资源限制,往往难以接触到先进的科学实验设备。通过线上科学实验课,他们得以跨越地域限制,享受到高质量的科学教育资源。

2.线下社区科普:走进社区儿童,普及科学知识

案例概述:多支实践团前往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然家园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科普活动。例如,航空航天主题实践课上,实践团为社区儿童科普了航空航天知识和科学家事迹,并带领孩子们制作了火箭模型。孩子们在互动中感知科技魅力,拓宽学习视野,丰富暑假生活。

实践路径:实践团成员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定制化设计科普内容。通过科普讲座、实验演示、模型制作、互动问答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同时,结合时事热点和科技前沿进行专题报告,提高科普活动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成效与影响:线下社区科普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暑期生活,提高了公众的科学素养。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体验,居民们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科普活动也增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二)、校园薪火燃壮志,社区红韵铸忠魂

1.校园宣讲:点燃科学梦想,树立远大志向

案例概述:燕山大学“大学生讲《大先生》”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在青海省多所学校开展“大先生”主题宣讲活动通过讲述张焕乔院士等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报国情怀。在德令哈市西湖小学,宣讲团以“少年立志的科学启蒙”为脉络,用巴蜀中学时期张焕乔院士“在路灯下苦读物理课本”的泛黄照片切入,还原科学家童年时期对知识的极致渴求。德令哈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宣讲团用动画短片重现“两弹一星”元勋们戈壁滩上的奋斗历程,当银幕上绽放出蘑菇云的瞬间,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柯鲁柯镇小学,宣讲团通过纪录片与手绘时间轴,走进张院士的人生轨迹展开穿越时空的对话。

实践路径:采用故事讲述、品质学习、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设置知识抢答、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等互动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结合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果,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成效与影响:校园宣讲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精神,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体验,学生们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2.社区宣讲:弘扬红色基因,传承科学家精神

案例概述:“柠檬树”材料青年突击队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然家园社区开展红色主题宣讲活动。通过讲述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讲述大国工程背后的科学家精神,讲述英雄刘胡兰、董存瑞、王二小等事迹,从开国大典的礼炮到港珠澳大桥的飞虹,从“东方红一号”的星河初探到“天问”探火的长空逐梦,青年宣讲员们以“历史+现实”“理论+故事”的立体化叙事,将红色基因、科学精神融入社区生活

实践路径:结合社区文化特色和居民需求,设计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宣讲活动如情景再现、手工制作、知识问答形成可供后续宣讲的素材包5套

成效与影响:社区宣讲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促进了科学家精神在基层社区的传承与弘扬。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体验,居民们对红色基因和科学家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企业探脉寻匠心,非遗焕彩启未来

1.工业溯源:深入企业一线,探寻发展脉络

案例概述:燕山大学多支实践团开展“工业溯源忆初心”社会实践活动。“重器先锋”实践团跨越千里,赴齐齐哈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参观中国一重历史与文化荣誉展览馆、深入核心生产车间,系统了解了中国一重从初创到崛起的发展历程,感受了“为国铸器”的初心使命和“艰苦奋斗、自主创新、报国奉献”的精神风貌。同时,实践团还探访了燕山大学前身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旧址,追溯学校历史渊源,坚定了传承先辈之志、为材料领域突破贡献力量的决心。“逐梦唐企”实践团赴唐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深入唐山国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通过参观生产车间、与工程师交流,了解了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新能源电池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情况。同时,实践团还参观了唐山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抗震纪念碑广场等,感悟了唐山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城市精神的坚韧不拔。

实践路径:深入核心生产车间,从手工锻造到智能车间,实践团亲身体验了“大国重器”的现代制造过程通过参观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区、研发实验室等,与企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深入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撰写调研报告,为后续成果整理打下基础。

成效与影响:企业调研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增强了他们对材料科学和工匠精神的兴趣和认知。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体验,学生们对材料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

2.非遗调研:探寻历史脉络,感悟文化底蕴

案例概述:燕山大学多支实践团开展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实践活动,如“瓷火相传”实践团探访中国邢白瓷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等,通过参观展览、听取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陶瓷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溯光探文”实践团拜访梅花调省级非遗传承人梁素霞老师、赵州扇鼓省级非遗传承人曹丽敏老师,亲身体验非遗魅力,助力非遗技艺传承。

实践路径:各实践团紧密结合专业背景与兴趣点,精心设计了针对性的调研方案。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通过实物观察、文献查阅、专家访谈等传统方式获取详细资料例如,“瓷火相传”实践团利用VR技术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邢窑白瓷的烧制过程;“溯光探文”实践团则通过制作漆扇、学习扇鼓等互动体验环节,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感知。

成效与影响:博物馆与非遗传承地的调研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陶瓷文化与非遗技艺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及独特魅力,还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亲身参与和互动体验,实践团对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把此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和感悟融入到未来的专业学习和研究中,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这些实践活动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

(四)、总结与展望

燕山大学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探索,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科学家精神宣讲、走进企业调研、走进博物馆结合专业调研非遗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刻理解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增强了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未来,燕山大学将继续深化立德树人机制改革,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更多教育教学环节之中。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实践路径,为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燕大力量。


责任编辑:魏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燕山大学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