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功能型党支部赋能育人与创新双提升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积极探索“一融双高”(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创新设立“材料学科创新研究” 与“材料学科英才培养” 两个功能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立德树人、科研攻关、学科建设中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
(一)、背景与动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燕山大学的优势学科单位,肩负着培养高层次材料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学院党委深刻认识到,必须打破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通过组织创新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学院依托亚稳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设立两个功能型党支部,精准对接“创新研究”与“英才培养”两大核心任务。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1.“材料学科创新研究”功能型党支部
该党支部以科研团队党员教师和研究生党员为主体,聚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与前沿技术突破,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
强化科研组织力:以科学家精神为内核,科学布局并深度推进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积极践行“有组织科研”,聚焦关键领域,集结优势资源,孕育重大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国家级人才资源优势,积极申请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出重大成果、重要团队、重点人才,推动材料学科的快速发展,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科技报国长廊”“红色科创联盟”等载体,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科研实践,激发党员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秦皇岛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燕山大学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2024年亚稳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获批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推动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设备使用效率,助力学院师生科研成果产出。积极对接企业需求,推动科研成果在高铁、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助力港珠澳大桥、高铁提速等国家重大工程。
2.“材料学科英才培养”功能型党支部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和完善材料学科的专业课程体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组织开展“共话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党建业务双融合”等主题党日活动,推动课程体系优化、教材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推行“院士教授学生”贯通式培养模式,建立“科研育人工作站”,实施“本研递进”创新实践体系,本科生科研参与率达100%。加强学院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利用实验室的影响力和资源,吸引并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构建跨学科合作机制,促进科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师德标兵等一批先进典型。探索并实施符合材料学科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三)、创新亮点
组织设置功能化:打破传统按系所设支部模式,围绕“创新”与“育人”两大功能设立党支部,实现党建与业务目标同向、任务同步。
运行机制协同化:建立“党委—功能型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双周联席会议、任务清单管理等方式,确保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考核。
育人路径一体化:将科学家精神、五育融合、课程思政等元素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党建引领—精神赋能—实践育人”的闭环体系。
(四)、推广价值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功能型党支部的设立与运行,初步形成了“党建强、学科强、人才强” 的良好生态,为高校院系层面推动“一融双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为工科院校党建与业务融合提供了“燕大方案”;
为功能型党支部建设提供了组织创新样本;
为科学家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提供了典型路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