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教已有二十年,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收获和感悟,想和大家交流讨论。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甘当‘火种’,点亮学生的满天星光”。
大家都知道,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的工作又主要由老师来完成,因此高校教师常常被喻为点燃学生学习激情的“火种”。
厚德是“火种”的温度
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一定的温度。要想“点燃”学生的激情,合适的温度是必不可缺的。而这个温度,就是教师的品德。老师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生的激情才能剧烈的燃烧。
那么,教师的品德是什么呢?我认为,教师的品德,最重要的就是要无限热爱教育工作,甘愿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才会对学生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才会关心学生的成长。
其次,教师的品德还在于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高校教师职责之一就是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等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人才又是我们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和建设必须的生力军。对于我来说,能通过教师职业为国育才为党育人,让我感到万分骄傲,这份骄傲又让我更加热爱教育工作,助推着我进一步提升育人的温度。
博学是“火种”的力度
做任何事情,除了激情,还需要本领,高等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俗点说,就是给人传授本领,所以,高校教师要想授人以渔,就必须自己要有本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本领和才能不是一天两天铸就的,需要汲取前人的经验,更需要自己长期独立的思考。现在,科学技术的学科门类划分很细、很专、很多。虽然一个人很难什么学科门类都懂,但我认为,学习的方法还是相通的,而且知识结构之间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苗从地发,枝由树分。学科门类看似很多,但是它们的科学基础有很多是相同的。所以在坚持自己小学科方向的同时,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夯实自己的学科基础。只有不断地从基础学科中汲取养分,才能够使自己学科方向茁壮成长。长期这样坚持,久久为功,不断丰富和完整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科研方向,这个独特的科研方向,其实就是创新。
求真是“火种”的态度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柏拉图认为,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其实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知识这一属性,要求我们必须有求真的态度。
作为高校教师,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获得科学的知识。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知识及创造知识的技能,无论是求知还是育人,求真的态度都必不可少。
我们在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时候,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二是自己的独立思考。当然,我们大部分的知识,还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知识来获取的。尤其是近现代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很多都是西方所创造的。而我们获取这些知识主要渠道就是通过国内的教科书。但从国内教科书所获得的知识,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了,因为它经过了翻译,还有授课教师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接受等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偏差,最后就可能导致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所以必须用慎思和明辨态度,也就是求真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教学,才能获得科学的知识。
我给本科生讲授的《金属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孪晶。国内很多教科书上都对孪晶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我也一直按照这个定义来理解。直到最近,我在研究孪晶时才发现,有些晶体的孪晶不符合国内教科书关于孪晶的定义。通过查阅国外的教科书和文献,我发现国内很多教科书关于孪晶的定义与国外的教科书有偏差。国内教科书上的定义,仅是孪晶的一个特例。如果有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可以研究一下立方氮化硼的孪晶,看看还能符合国内教科书的定义吗?
通过这件事情,更使我认识到,即使是教科书上写的东西,也应该慎思和明辨,对待知识一定要有一个求真的态度。
务实是“火种”的准度
激情、能力和求真的态度,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不落到实处,也是不行的。我们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将具体的任务落到具体的行动上,采取的行动要切实有效,这也就是要务实。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经验和方法。我想谈谈我的一些研究生培养的体会。我指导过33名研究生,他们中的情况各不相同。要指导他们完成学位论文,会碰到很多不同的类型的问题。例如,有的学习态度不认真,有的基础不太好,有的不善于思考等等。
我在网络上看到李晓榕教授对于学习门径的文章,对我影响启发很大。他说:“兴趣心态第一,方法能力次之。知识技巧再次,最后文凭学历”,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所以,我在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时候,非常注重他们兴趣和心态的培养,我的做法是,经常与研究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心态,培养他们对学习和科研的兴趣是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再指导他们具体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和内容。这样的方法,我认为还是很管用的。
总之,要想成为好的“火种”,需要厚德的温度,博学的力度,求真的态度,务实的准度,它们缺一不可。
最后,我想用子夏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汇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