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 “北京科技小院” 挂牌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 “北京科技小院” 挂牌
近日,北京市委统战部为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平谷区山东庄镇共建的鱼子山村“北京科技小院”授牌,成为首家设计“科技小院”。截至目前,全市专项机制成员单位总数达到21家。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王斌为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科技小院”授牌
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对学校科技小院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北京科技小院”是由北京市委统战部围绕乡村振兴工作,统筹统战资源,整合统战优势,推出的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帮扶综合平台。
鱼子山村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东北部,是一座具有丰富红色历史和自然资源的美丽乡村,也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22年11月起,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团队以乡村振兴工作营的模式扎根乡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乡村进行在地创作。于2023年7月份,在乡村旧变电站的基础上,建成“电站美术馆”,以美术馆的形式作为乡村公共平台,持续不断的为乡村输入动能,以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方式,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乡村治理共同体,壮大村集体经济与社会影响,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创新理念与实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首都乡村设计的可借鉴性模式。并于今年11月20日正式完成“北京科技小院”授牌,在设计教学与乡村振兴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电站美术馆驻地工作室
设计科技小院驻地设计师面向公众开设工作坊©CCE策展实验中心
作为村民与游客共享的开放空间,小院通过“设计展场”、“驻地设计师工作室”、“创新设计工坊”、“乡村设计课堂”和“高校教学实践”等多样化形式,推动设计成果向专业化、本地化和市场化发展。在镇村校企的协同合作下,小院不仅为村民提供了艺术设计的学习与探索平台,更使艺术设计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促进了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同时,结合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通过共建设计科技小院的形式,将高校美育、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在地性、乡村性和可持续性的全新教育模式。“科技小院”不仅是教学基地,更是乡村发展的设计孵化器,通过展览、活动等文化内容的引入,持续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
在“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小院成为了综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能力的创新平台。学生通过驻地工作,直接参与到乡村项目的实施中,从理论学习走向实际操作。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提高了美育素养,增强了创新意识,还通过劳动与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同时,校地共建的模式让高校与乡村形成良性互动,不仅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持续的设计支持,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经验。
设计科技小院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文化艺术领域,也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在草莓艺术季期间,小院以鱼子山村特有的农业大棚为概念,推出“设计大棚”,通过设计展示乡村振兴的成果,将艺术赋能农业品牌建设。以设计科技小院为依托,推出的“鱼子山草莓生态礼盒”采用全降解纸浆包装,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展现了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小院助农计划”,科技小院为村民增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设计大棚”临时展览空间
全系降解的鱼子山草莓生态礼盒包装©CCE策展实验中心
在设计“科技小院”的带动下,山东庄镇的乡村面貌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近年来,“村民设计课堂”成为村民与驻地设计师共创艺术作品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设计科技小院借助科技手段,打造了首个AR增强现实乡村数字IP“平谷小橡”,让艺术与科技交融,为乡村文化注入年轻化和数字化元素,吸引了大量游客及年轻消费群体,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文化影响力。
串联多个点位,发布“鱼子山乡村漫步地图”©CCE策展实验中心
设计“科技小院”村民设计课堂
在“村民设计课程”中,村民所编织完成的编织凳
未来,设计“科技小院”建设工作将进一步突出设计特色,依托设计创新驱动,整合优质设计资源,以国际化视野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空间价值。在“设计乡村”的概念的双向奔赴中,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标杆,以教育助力和美乡村建设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