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科人才培养巡礼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守正创新 设计赋能

发布时间:2025-05-29 08:15:43

本科人才培养巡礼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守正创新 设计赋能



迎审核评估,绘发展蓝图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于1988年,时为工艺美术系。2004年更名为艺术设计学院。

学院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和服务国家重大项目,秉承“艺工融合”办学模式,紧密围绕学校“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总体办学方向和定位,争创世界闻名的艺术设计教育品牌建设,大力推进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群的建设。倡导设计是新质生产力,坚持守正创新、设计赋能。在厚植学科基础的同时,注重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特征与现代性的艺术表达相结合;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服装学”交叉学科建设与时尚之城建设相结合。为艺术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四个本科专业,各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专业。学院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北京市高精尖重点建设学科,拥有设计、机械专业硕士学位,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设计学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重大突破,博士点申报取得历史性进展。


2023最新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环境设计A+,专业排名第11

视觉传达设计A+,专业排名第9

数字媒体艺术A+,专业排名第8

动画A,专业排名第20

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专业教师61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7人,博士20人,在读博士11人,海外留学教师23人,高级工程师2人。在校本科生813人,研究生224人。


学院教师的知识结构丰富多元,多数教师具备学术和行业背景,国际化程度高。教师队伍中包括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教育系统服务育人先锋,朝阳区“凤凰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青年教学基本功比赛大满贯获得者,“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获得者,“桑麻奖教金”获得者。

聘请长期境外专家3位参与一线教学,聘请知名学者、行业领军人才参与教学和人才培养。

“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数字生活方式设计”北京市虚拟教研室

“数字时尚与空间视觉设计创新团队”北京市创新团队

“基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新媒体本科育人团队”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基于设计责任感培养的环境设计系本科育人团队”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学院实验室

学院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结合北京服装学院的“十四五”规划与学科特色,提出“为人民而设计”的价值导向与实践目标。聚焦“如何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时尚高校的新路”这一总命题,构建“四梁八柱’专业建设的总体布局,系统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群”的建设,重点围绕“五育并举融合课程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新工科、新文科、新艺科多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彰显新时代中国美,坚定文化自信、服务社会发展,对标世界一流的国际化育人平台建设,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建思政工作与专业教育相统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

构建“大思政课”宏大社会场景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行同向

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学院形成了党建、思政工作与专业教育相统一,在教学中融入、在专业中实践的特色育人工作机制。结合新时代要求,用课程思政铺垫设计教学,用设计教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充分挖掘专业教育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哲学理论、美学原理,以“乡村振兴”、“中华文化传承”、“设计服务社会”为抓手,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建设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举办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积极申报课程思政教改专项。

第十六届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奖

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党支部获

首批参与培育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殊荣

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党支部

在北京高校红色“1+1”党建示范活动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称号

平谷区山东庄镇电站美术馆

2023首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一等奖

“北京科技小院(统农106号)”授牌

北服“智”造“非遗艺苑”赋能乡村振兴

2024首都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一等奖

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环艺创新工作营》,《汉字字体设计》


系统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群”的建设

紧密结合时尚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发展战略,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确保专业建设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符合北京经济特点和发展需求。在专业纵深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交叉融合,协同开展设计教育教学实践。



分别从“深度、强度、广度”三个维度加强学科深度、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方向,形成“设计理论与方法”、“形式与表达”、“新工科基础”、“设计文化与社会系统”、“设计核心与专业基础”、“模块专属与领域方向”六大课程版块。筑牢根基,开发面向未来的设计师基础课程平台。


本科课程体系


《形式基础:空间、视觉、材料》


《设计思维与方法》


《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


《实验室协同创新课程》

形成“五育并举“融合课程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并举的融合课程,在一个课程中实现设计师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德育目标;实现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的智育目标;实现城市与乡村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和绿色健康的体育目标;实现美丽乡村、美丽城市的美育目标,以及实现学生动手参与实际改造施工建设的劳育目标。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构建层次化、模块化、递进化、交叉化、开放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城乡发展与社会公共资源深度融合,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共建“新型公共关系”网络。


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与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腾讯天美工作室联合开设实践课程



学生到企业实地探访


毕业设计BIFTOR项目在 The Box 朝外上演城市数字秀场

创新创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成立艺术设计学院学习中心,将教育教学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将创新创业实践内容纳入培养方案等多举措将创新创业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双创成果不断涌现。


连续承办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NCDA)北京赛区




开拓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构建内外部评价机制

形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闭环

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三维联动,引入第三方研究机构对学生成长成才全面评估,结合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年度质量报告信息披露等多种数据工具横纵向多维分析,促进教学与时俱进与可持续发展。毕业季举办“青果论坛”,邀请专家与毕业生展开讨论,反思教学和人才培养。鼓励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课程汇报展、毕业设计展,开放教学成果展示评价,活跃教风学风,推动教学质量文化建设。


内涵建设持续发力

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依托“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资源整合优势和跨边界组织力、创新力,发挥教育部推进一流专业群协同建设。加强校内、校际、国际间实现常态化联动协同,实现教学教研资源开放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共创特色共享工作平台(设计马拉松国际工作营、青果论坛、设计教育教学研讨会等)促进国内外高校常态化的跨地域、跨专业、跨文化协同实践教学和教学研讨,共享教学案例、学术资源,发挥资源整合的叠加效应,促进教学、教研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案例成果共享和和推广应用。



IDES国际设计教育研讨会


设计马拉松国际工作坊

洞察国际设计教育教学状态及趋势


2013-2024 连续11年举办

青年教师发起创设未果青年设计师论坛

2019年以来

北京市高等教育“本科科学改革创新项目”4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

北京市数字教育研究课题2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面上课题4

“人工智能+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专题项目7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7项(3项重点)

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2

北京市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1

“一带一路”服饰文化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课程”6

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1

"中国出版政府奖"1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5项(2项重点)

十四五省部级规划教材11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

北京服装学院教学成果奖7

数字化教材建设共计13

北京市高等学校优质课程主讲教师6

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1

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优秀奖1

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国家级课题赛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案例赛道一等奖1项;北京市级奖项9


立足中国设计

面向智慧未来

构建高质量教学育人体系

打造国际化设计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李瑞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于1988年,2004年更名为艺术设计学院。倡导设计是新质生产力,坚持守正创新、设计赋能。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