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学院召开毕业生党员座谈会,会上,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张某提出了支部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原来,马上他们几个大四的党员就要毕业离校了,党支委成员也面临换届选举,但仅有的几名大三正式党员均表示不愿参与选举。经张某了解,不愿参选的缘由是他们需要考研、出国、实习,基层党建工作要求高、任务重、头绪多,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他们自身无法兼顾,时间不足、精力不够,因而纷纷退出竞选。而低年级党员尚在预备考察期,无法承担参选党支委的重任,现阶段党支委的运作即将陷入停摆,支部工作无从开展,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下一步本科生党支部何去何从,成为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难题。
二、案例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表现是基层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不强,干部能力不足,缺乏担当奉献精神。但如果仅仅把目光聚焦在这一方面,盲目的对这几名大三党员进行批评教育,迫使他们被动的接受这份工作安排,而最终的结果可能也是导致他们对工作敷衍了事。要破解这一困境更应深究问题表象下的根源。一是学生党支部构建设置不合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党员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考入大学人数锐减,从新生入校后到成为正式党员的培养周期基本在两年半以上,而这个时间恰恰是大多数本科生抉择大四出路的关键时期,客观情况导致了传统的本科生党支部架构设置不利于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学生党员入党后再教育不到位。所有学生在成为党员之前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和学生入党教育,都是从众多候选人中千挑万选的“精英”。但入党后想的不是如何发挥好榜样先锋作用,而是推脱责任,这体现的是个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只是形式上入党,思想上未能真正入党。三是学生党支部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突出。基层党建工作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传统轻创新等问题,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缺乏兴趣,难以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凝聚感召、留任成长形成有效影响。
三、解决思路与实施办法(一)以组织建设为抓手,跨学历配强党支委
在了解到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的这一问题后,辅导员第一时间与支部相关人员开展深入谈心谈话,坚持倾听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掌握了支部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党支委会是党支部的领导班子,负责处理党支部的日常事务和决策部署,是整个支部顺畅运行的“发动机”。为解决支委委员候选人不足的燃眉之急,经过广泛动员和认真遴选,选派4名优秀研究生党员,与辅导员老师一起组成本科生党支部支委会,赶在毕业生离校前完成换届,确保支部的正常运转。同时,在新生报到后,调整若干名研究生新生党员组织关系进入本科生党支部,形成干部梯队,为下一步以老带新、工作经验和特色文化的传承打下良好基础。
(二)以坚定信仰为导向,贯全程深化再教育
支部选举产生党支委后,制定了《入党积极分子推优细则》,严格入党积极分子选拔,杜绝“唯学习论”,从思想政治、党性修养、日常表现等方面综合考虑,从源头端正入党动机。党员入党后,制定学习任务,购置党报书刊,严格遵循“三会一课”学习制度,树立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建立学生党员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全面构建入党前“培养考察”,入党后“学习考核”的全程式“入脑、入心”的育人体系,增强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和精神凝聚力。
(三)以素质提升为目标,分门类打造先锋岗
党员是先进性、先锋模范的代表,要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党员身份,增强党员身份认同和责任担当。党员先锋作用的集中体现是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根据学生党员所处不同年级阶段的不同任务,分门别类制定专属先锋示范岗。研究生党员作为支委会成员,应在管理岗上不断丰富党建本领,完善支部工作流程,布局谋划支部发展,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低年级党员在学习岗上牢固掌握专业技能;高年级党员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志愿服务和理论宣讲岗上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毕业生党员在考研服务、留学指导和就业示范岗上身体力行端正姿态。一人一岗,科学设岗,人尽其岗,让你超我赶的良好局面更加凸显。
(四)以改革创新为依托,多形式铸就“心”品牌
党内组织生活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载体,针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能力弱、吸引力不强,重形式守旧习的困境,支部广泛开展座谈,集思广益,了解党员实际需要,不断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有“党味”,又能“贴心”。党建工作走进专业,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专题党日活动;党建工作走进网络,以线上“三会一课”,云主题党日共建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党建工作走进新媒体,录制原创微党课铸牢新媒体为阵地;党建工作走进团支部,营造党建带团建的良好氛围;党建工作走进社区,双报到引领互助互利新格局。
四、实施成效(一)形成一套高效有序的支部运行机制
初步形成了“研究生搭台,本科生唱戏”的跨学历式基层学生党支部运行机制,形成了支部党员梯度发展的“内循环”。与以往相比,本科生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激发了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研究生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保证了支部的连续性和传承性。而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良好互动,密切了学院本研学生的双向交流,研究生参与本科生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活动层次和质量明显提高,本可生报考本校研究生热度升温,招生层次和质量显著改善。
(二)打造数个亮点纷呈的支部党建品牌
依托党员先锋示范岗和专业优势,“党建+”品牌取得实效。其中,“谠言直声”宪法宣讲团先后四次获得国家级荣誉;法学院法律志愿服务中心线上线下具体受理法援案件200余起,涉案标的总额达500万元,解决满意度高达90%;“创客邦”党员创客组织斩获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奖励两次;支部党员2020年考研深造率50%远超学院均值;“法律人的初心”抖音号成功上线更新;“双报到”党建带团建模式在疫情期间发挥良好作用。
(三)出现一批全面发展的支部明星党员
支部党员中,热心公益法律援助的学霸王振宇获“2017 年度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毕雪桐获“2018 年度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勃然奋励,力争上游的杜秋雨实现了“挑战杯”与“学宪法 讲宪法”两项赛事国奖的双突破。
五、案例反思与启示(一)建立对学生干部关爱培养机制
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是高校管理、育人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承担了大量的协调学生和老师的工作,培养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意义重大。但他们同时也承受着工作压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个人发展问题的挑战,建立对学生干部的关爱培养机制是开展学生工作的需要。
(二)工作开展应与时俱进主动创新
新时代为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一些困扰学生工作的顽疾仍在,一些原本和谐的局面可能会成为新问题,被动等待无法把握机遇,沿袭守旧不足以应对挑战,更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