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堂走上革命道路
想必大家都读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文章主要描述了鲁迅从儿时生活的三味书屋到学堂的故事。今天,数控2001班的卢昆同学将尝试以相同的白描方式谈一谈许晓轩是怎么从学堂一步一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说是学堂,但许晓轩的学堂生活却并不长,甚至可以说有些短暂。
1927年
许晓轩11岁时,父亲因欠债、失业,遭非法拘禁而一病不起,46岁就去世了。父亲死后,母亲带着许晓轩回到江都镇,生活非常窘迫。镇上一位私塾老师吴瑞先是许晓轩父亲的挚友。他见许晓轩聪明好学,是可造之材,如果耽搁了,太过可惜,就免费收许晓轩入塾读书,许晓轩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他的作文构思新颖,文字流畅,深得塾师赞赏。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许晓轩停学到仙女庙的震泰钱庄当学徒时,结识了在镇上电信局工作的共产党员陈世德,并参加了他在本镇双桃会馆兴办的世界语讲习班。
1935年
许晓轩到了无锡公益铁工厂,担任会计。他平时寡言少语、稳重可靠、办事认真,深受厂长赏识。不到一年,他就被委任为财务主要负责人。许晓轩到无锡不久,结识了钱秋苇等进步青年,组织了青年读书会。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许晓轩和青年读书会成员一起,联合其他进步团体,动员学生、工人、店员声援北平、上海等地学生运动,与国民党军警展开了搏斗。
1938年初
许晓轩来到重庆复兴铁工厂当会计。他由救国会负责人沙千里介绍,参加杨修范领导的青年职业互助会活动,不久更是成为互助会的领导同志。同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青年生活》月刊编委,并负责发行工作。1939年春,担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接着调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经常深入工厂,领导、发动群众开展地下斗争。1940年3月,他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书记,在他的组织发动下,新市区党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许晓轩的学堂生活极其短暂
但他却从未走出自己的学堂。
本文转自学院公众号2021年2月2日推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