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语,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庄严承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单行本在伦敦出版,在这一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和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唯一主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为劳苦大众谋解放、谋幸福的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这个光荣的名字来命名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公开宣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即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强调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坚定地永远站在人民一边,永远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开启了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伟大实践。马克思在为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经验而撰写的《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性质只能是“以人民群众的名义,并且是公开为着人民群众即生产者群众的利益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高度赞扬巴黎公社开创了“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的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新时代,并据此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公仆”理论。马克思明确要求共产党的各级干部都必须是人民的勤务员,“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必须“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马克思的这些重要观点,深刻阐述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国家学说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彰显的正是“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
人民至上是对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回望中国革命的沧桑岁月,历史或许会发出惊叹,是什么样的缘由,让从南湖艰难启航时仅有58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把一个饱受帝国主义欺凌压榨、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重重压迫,经济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今天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即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中国。其实,成功的密码就是“人民至上”。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智者苏格拉底,曾经提出了一个被称为人类哲学思考的终极命题——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其实,这正是对初心和使命的灵魂之问。我从哪里来,回答的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初衷和出发点,它决定了我们必然到哪里去,即我们的目的和使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从党的根本宗旨和党长期奋斗的实践出发,将党的初心和使命精辟地概括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苦难走向辉煌,靠的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信念,靠的就是在这一理想之光照耀下的不懈奋斗。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壮大,其全部历史和实践的根本价值取向都是人民至上。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指出其根本的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要把中国最广大的劳苦大众,即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在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文献中,明确提出了开展党的活动的第一个重大原则就是“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和发动了秋收起义。他写下《西江月 • 秋收起义》诗篇,开篇便是“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旗帜鲜明地把为工农大众求解放作为党和红军的根本目标。同时,党领导的军队也有了“人民子弟兵”的称谓,这一称谓成为这支军队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力量之源,成为熔铸于全体官兵血液中的使命和担当。1930年,党和红军正处在井冈山斗争极其艰难的岁月中,毛泽东同志豪迈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充满信心地指出:“什么党派都是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的。”这是因为我们党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一边,必将唤起工农千百万,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人民至上是对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的根本要求。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公开地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公而忘私,能够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从革命年代的李大钊、刘志丹、张思德,到新中国时期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无数共产党人以他们无私的奉献和牺牲,谱写出一曲曲感天动地的伟大赞歌,将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化为真真切切的实际行动,永远地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面对菲科“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的提问,习主席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以“无我”之我,换人民幸福安康,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胸襟和抱负。
把人民至上的要求化为践行初心的实际行动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党执政以来,最关切的是人民,最大的事情是为人民谋福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人民至上作为党的根本遵循,在具体实践上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条件和实际情况赋予不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至上更重要地体现为满足、保障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我们党集中整饬党风、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紧紧抓住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人居环境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精准脱贫”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党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使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桩桩件件,无一不体现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今天,中国正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依然任重道远。现实和未来都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是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人民利益出发,崇尚实干、勤政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