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寻脉砺初心 知行合一育新才——规划系教工党支部赴开封博物馆开展城市认知实践活动
为深化党建引领育人成效,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专业实践,2025年6月28日,在国土空间规划学院副院长陈秋晓老师的带领下,城乡规划系教工党支部党员教师与2023级城乡规划学专业学生,赴八朝古都开封开展城市认知实践活动。党员教师章笑艺、李宏波、黄静全程参与指导,带领青年学子走进开封博物馆,在千年宋韵的浸润中,探寻规划智慧,感悟文化魅力,共筑理想信念根基。
行走的思政课:从地标建筑感悟文脉传承。活动首站聚焦开封博物馆,其建筑设计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规划智慧。总体平面设计巧妙地突出北宋开封城三重城格局特点,由外围、环形内院和中心主体三部分构成,采用外广场、大水面、内庭院的空间形态,烘托主体建筑,体现出宋代建筑组群的建筑特征,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建筑空间布局对城市风貌塑造的重要性。外立面通过倾斜、错缝、前后凹凸的处理,隐喻开封“城摞城”奇观,与开封古城墙形成对话,这种呼应城市历史文化的设计手法,为现代建筑与城市文脉融合提供了思路。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优秀的规划设计必须根植于城市历史文脉,在传承中创新,这正是新时代规划人服务文化传承发展战略的责任与担当。陈秋晓副院长强调,守护城市记忆、延续历史肌理,是规划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穿越时空:在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力量。步入“八朝古都,千载京华——开封古代历史文化展”展厅,北宋都城的繁华盛景徐徐展开。发达的水系、合理的功能分区、密集的商业布局,这些都为现代城市的功能规划提供了历史借鉴。党员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古人的营城理念,如何启迪我们建设更宜居、更富人文关怀的现代家园? 这不仅是一次专业认知的深化,更是一次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洗礼。
聚焦经典:体悟规划为民的永恒初心。在清明上河图专题展厅,画卷中描绘的北宋市井生活热闹非凡,从城市街道的尺度、建筑的排列组合,到桥梁的设计、船只的往来,都反映出当时城市交通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细节。党员教师章笑艺在现场指出,通过仔细观察,能看到不同功能建筑的分布规律,以及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相互关系,这对当下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和街区规划有着深刻的启示。
科技之光:感悟创新驱动的历史脉动。馆内的“宋代科技展”,展示了宋代在天文、军事、航海、医药、冶炼等方面的科技成就,映射出科技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党员教师李宏波结合展品阐释古代科技在城市建设、防御、生活改善等方面的应用,与现代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赋能有着相似之处,提醒着师生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要重视科技力量,以科技驱动城市更新与发展。
民俗根脉:守护城市特色的时代责任。在“画韵年丰——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展”等民俗文化展区,浓郁的地域特色深深吸引着师生。党员教师黄静引导大家思考:“民俗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特色塑造的关键元素。在城市规划中,如何保留和传承这些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这不仅关乎特色塑造,更关乎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的赓续。”
此次开封博物馆之行,是规划系教工党支部创新党建载体、深化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也是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一次深度碰撞。从博物馆建筑本身到馆内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示,都为城乡规划学专业的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素材。在后续的实习中,师生们将带着在博物馆的所思所感,进一步深入开封的大街小巷,探寻更多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现代发展相融合的奥秘,为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规划实践积累更多经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