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子深耕现代农业实践 科技特派员以创新之笔绘就青年返乡“新图景”
11月13日下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的学子们在科技特派员王萍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宁波姜山种业公园、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微萌育种研发中心,以一场沉浸式社会创新劳动课,解锁现代农业的科技密码,在泥土与科技的碰撞中,探寻设计专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

在研发中心的展厅里,色彩缤纷的种子样本在玻璃瓶中熠熠生辉。镇农办工作人员李浙灿向同学们介绍了农事服务中心的现代化农业流水线,以及无人插秧机、收割机等智能农机,让学子们直观感受到“藏粮于技”的硬核实力。浙江中兴慧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达飞滴无人机运营中心的植保无人机演示,更是将课堂推向高潮——伴随着旋翼轰鸣,植保机精准完成田间测绘与农药喷洒模拟作业,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农业”的巨大潜力。“乡村振兴需要年轻力量,更需要‘科技 + 创意’的双轮驱动。” 科技特派员王萍老师在实践中不断引导学子们思考 “设计如何为农业赋能”“青年如何在乡土中实现价值”。她结合自身服务乡村的经验,为学子们剖析农业科技的应用场景,鼓励大家将设计专业所长与农业需求结合,在种业科普宣传、低空农业应用、乡村品牌传播等领域寻找创新突破口。“很多同学过去对‘返乡创业’的认知停留在‘情怀式想象’,但这次实践学习让大家看到,农业是充满科技感与创新性的领域,青年回来不是‘守旧’,而是带着技术和创意‘破局’。” 王萍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劳动课,让青年群体看到乡村的发展机遇,更让“返乡”成为兼具情怀与理性的职业选择。

此次社会创新劳动课也得到了中科星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不少学生在体验完植保无人机操作后,开始构思“农业科技+设计服务”的创业可能。这场劳动课不仅让他们读懂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内核,更在心中埋下了“以创新反哺乡土” 的种子。此次社会创新劳动课,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探索“产教融合 +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科技一线,让设计学子在劳动中触摸产业脉搏,在创新中锚定社会价值。而科技特派员的引领,更让青年群体对“返乡”有了全新认知 —— 乡村不仅是乡愁的寄托,更是科技与创意的试验场,是青年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同频共振的广阔舞台。

未来,这批浸润过现代农业科技与乡土情怀的设计学子,或将以更多元的身份回归乡村、服务乡村,在科技特派员的持续引领下,以设计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精彩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