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构建工单驱动的课堂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10-24 14:59:54

在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机房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设备展开讨论与调试,教师穿行其间实时指导——这一场景,已成为该校自2019年推行工单制教学改革以来的课堂常态。学院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工单课堂”平台打造为目标,构建起“教学贴近实战、实践反哺教学”的良性教学生态。

体系化建设:从单一专业到专业群协同

2019年“双高计划”启动,将专业群建设作为核心。为应对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快速迭代与岗位复合化趋势,学校走访多家企业,引入企业工单,搭建“工单课堂”平台,先后开发86个教学工单,引入联盟工单300余个。工单内容从基础操作逐步升级为综合实训,强化学生实战能力。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工单制教学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企业任务转化为标准化教学单元,实现“教师教实活、学生做实活”。每份工单均包含任务描述、操作指南、微课资源和评价标准,清晰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学生在完成“网络系统管理”“网页设计”等任务过程中,需自主查阅资料、组建团队、协作攻关,形成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评、做中改”的教学闭环。

在工单制教学实践中,学校逐步建立季度迭代、学期评估的动态机制,将工单制教学推广至相关专业。目前,“工单课堂”已积累740个工单,初步建成覆盖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岗课赛证融通”工单库。这一从“单一专业试点”到“专业群协同”的跨越,不仅推动了西部地区产教融合落地,也与全国工单制教学联盟“共研、共建、共享”理念相契合,为全国性工单库建设提供了实践参考。

师资赋能:工单制改革驱动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学校以教学研究项目为纽带,构建“实践—研究—优化”闭环,推动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与推动者。张智华老师主持的省级教改项目,先后构建“专业群协同、工单共享”理论框架并落地“工单课堂”平台,实现了混合式教学全流程数字化。秦燕、张海燕等教师团队在新形态教材、产教融合课题等方面持续拓展,累计获省级以上教学荣誉16项,成为全国工单教学改革的重要智囊。

在此推动下,学院人才培养实现质的跨越。经过六年改革,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达标率从不足50%提升至85%,4人获华为HCIP认证,27人获HCIA认证。学生在各类省级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奖24项,包括移动应用开发赛项金牌及“技术能手”称号,并在数据挖掘、数学建模等赛项中斩获特等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7年超过90%,就业竞争力指数增长20%,用人单位满意度上升45%。企业反馈显示,工单制培养学生“上手快、适应强”,可节省3–6个月岗前培训成本,实现了从课堂到岗位的有效衔接。

发展蓝图:从“区域标杆”到“全国辐射”的新征程

立足改革成效,学校正开启从“区域标杆”迈向“全国辐射”的新征程。学院将以全国职业院校工单制教学联盟为平台,推动工单制教学模式从网络技术专业试点,积极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形成典型经验并向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专业全面拓展。

下一步,学院将着力于两大方面:一是持续升级技术平台,计划为基于私有云的“工单课堂”新增“AI智能答疑”“跨校工单共享”等模块,推动平台从局域网向云端迁移,提升其智能化与开放水平;二是深化内涵建设,紧密对接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的最新趋势与要求,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工单设计,实现“学工单、练技能、拿证书”的一体化培养。

责任编辑:宋文莫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院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工单课堂”平台打造为目标,构建起“教学贴近实战、实践反哺教学”的良性教学生态。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