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傅饶)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姚喜双教授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策划了《跟着书本去旅行》之《光照延安——红色新闻山》《光照延安——献给人民的声音》两期节目,于7月26日、27日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节目通过走进红色革命圣地,身临其境触摸历史,感悟“延安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让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学科研,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在《光照延安——红色新闻山》节目中,姚喜双教授与同学们同上清凉山,回望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峥嵘岁月。
清凉山是解放日报社、新华社、新华书店、中央印刷厂等重要新闻宣传机构的发源地,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舆论阵地。
在清凉山新闻纪念馆,姚喜双教授从一份《解放日报》旧报纸讲起,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央印刷厂用过的对开印刷机”,介绍了“马兰草纸”和“油墨”的由来。随后,姚喜双教授带领同学们来到印刷厂模型馆,一同还原当年捡字排字的场景。
离开纪念馆,师生们又来到了解放日报社的办公旧址,回望前辈们在这里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夜以继日努力工作的情景。姚喜双教授告诉大家,毛主席说,我们搞革命,要“枪杆子”,也要“笔杆子”,胜利就靠这“两杆子”。《解放日报》把党性、战斗性和群众性结合起来,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战线。
“办好新闻,还需要真实性和时效性。”姚喜双教授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为同学们讲述了延安时期新闻记者们以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守护新闻真实性和实效性的感人故事。“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站在窑洞前,同学们深刻领会了《解放日报》发刊词的意义,感受到这份报纸背后强大的新闻力量。
广播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照延安——献给人民的声音》节目中,姚喜双教授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座广播电台的发展历程。同学们了解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位播音员“麦风”徐瑞璋,以及新中国第一位播音专业教授、播音专业硕士生导师齐越的故事。大家对第一台广播发射机辗转运抵延安的过程有了全面感知,也为战士们誓死保卫广播电台的精神感动。
抗日战争时期,王皮湾窑洞里传出的声音报道了新四军、八路军英勇杀敌的事迹,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阴谋。1949年,毛泽东主席撰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通过广播电台播出,极大鼓舞了我军士气,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室旧址前,在铿锵有力、爱憎分明的电波声中,同学们感受到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更懂得了一代代播音员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无悔付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在《光照延安——红色新闻山》《光照延安——献给人民的声音》两期节目中,姚喜双教授与同学们在清凉山触摸文字,在王皮湾聆听电波,汲取着坚贞不屈的信仰力量、为民造福的初心力量和永不懈怠的奋斗力量。两期节目播出后,也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