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
2023年首都劳动奖状、奖章
和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名单公布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教学团队
荣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
快来跟学部君
一起揭秘“北京市工人先锋号”背后的故事!
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全市广大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授予74个单位“首都劳动奖状”称号、授予400名同志“首都劳动奖章”称号、授予148个班组(团队)“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称号。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教学团队荣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
我校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教学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此前已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国际新闻与传播”教学团队,了解“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的丰富实践。
1
提升教学实效,引领学科发展
团队尝试在每门课程中融入实践元素、设计实践环节,运用项目教学法、工作坊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多种方法,师生共同创作国际传播融媒体作品,直接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实际行动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 团队承办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国情教育讲座
2021年7月,受教育部委托,团队举办“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骨干教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题培训”,共有来自全国51所高校的77位骨干教师参加此次培训,真正做到让育人者先受教育,有效提升了国际新闻传播的师资水平,积极引领学科整体发展。
▲ 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骨干教师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题培训合影
2
深化国际合作,营造学习氛围
团队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教学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出国研修研讨机会。打造多语种实验平台,由外国语学院和电视学院的教师共同培养学生;教师坚持带领学生每日晨读,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语言学习环境。
▲ 团队教师带领国新学生晨读打卡
从2010年起,团队每年带领学生赴美国、欧洲等地开展海外实践培训,调研我国驻外使馆、新闻院校、媒体及文化传播机构,并紧紧围绕时事热点和国家发展安排特别学习活动。目前,该项目已经专访了20多位我国驻外使领馆参赞、驻外记者或机构负责人,制作了十多部专题片和短视频,并举办了两场国新班成果专题汇报会、两次专题摄影展,印制了4本专刊。
▲ 团队教师带领国新班
在法国巴黎高等记者学院进行教学实践培训
团队紧跟新时代国际传播需求,推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电视新闻导论”、教育部英文品牌课“视觉新闻”“影视剧改编研究”等特色课程,使语言能力、专业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
3
打造精品项目,探索实践创新
团队承担中宣部国传局“Z世代”海外传播项目“解码中华文化基因”,共编创120条中英文版短视频讲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在中国新闻网境内外社交媒体矩阵播发,第一期视频在全平台阅读量即超500万。
▲ “解码中华文化基因”项目截图
联合中国日报制作60集《行走中国》英文短视频,以“青春行走,看见中国”为主题,通过虚实结合的现代视听技术展现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精粹。
▲ “行走中国”短视频截图
推出“每日一福”新媒体视听产品,在“中国好网民”微博官方账号和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海外平台播发,覆盖一年365天,以每日传递温暖祝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每日一福”新媒体视听产品
▲ 海外账号 Brown Bear(B.Bear)
为满足我国视障人士的精神文化需求,发起“光明影院”无障碍信息传播项目,师生志愿者制作了400余部无障碍版本电影,惠及31个省区市的200多万视障人士,团队受到孙春兰副总理的接见。新华社推出的国际传播大型人权纪录片《共同的追求》报道了“光明影院”案例,为全球无障碍信息平权事业提供中国经验。
▲ 新华社人权纪录片《共同的追求》
报道“光明影院"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教学团队
将立足岗位,守正创新
努力培养更多国际新闻与传播人才
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