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号,在电视学院党委的组织下
TVS开展“初心之旅”新生引航活动
班主任和辅导员带领新生
前往红色博物馆与文化纪念馆
追忆初心,体悟先辈力量
想知道23级研究生新生留下了哪些足迹?
快来和学部君一起重温“初心之旅”吧~
01
在本次“沿着红色足迹,前行!一一初心之旅调研参观”新生引航活动中,研究生新生前往京报馆、林白水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北大红楼四个场馆。此外,电视学院为新生准备了打卡的册子,同学们能在各场馆打卡盖章,踏访先辈足迹。
▲ 以红色足迹镌刻青春~
在研究生新生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带队下,研究生新生共分为六组,分批次、有秩序地前往各个地点调研参观。本次活动由曹晚红、郑志亮、刘雯、孙竞舟、李泓江、王婧雯、翁旭东等老师带队分组前往。
▲ 来和学部君重温“初心之旅”吧~
02
新生来到的第一站是京报馆。京报馆是著名报人邵飘萍1916年后在北京的住所,亦是其所创《京报》的办公地旧址,位于西城区魏染胡同。
▲ 前方到达京报馆旧址~
邵飘萍是《京报》的创始人,近代著名新闻工作者。1916年,邵飘萍到达北京不久便自办新闻编译社,这是其独立开展新闻事业的开端,也是中国人自办通讯社之始。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开始独立创办大型日报《京报》,他手书“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于编辑室正面墙上,以自勉和激励同仁。
▲ TVSer参观听讲进行时~
伴随着讲解员的生动介绍,同学们通过一件件历史文物,了解到《京报》的创办历程,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邵飘萍大力提倡"新闻救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1926年邵飘萍遭反动军阀杀害,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邵飘萍是"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
▲ 重访先辈足迹,感悟“初心”力量
在京报馆中,研究生新生们重温了中国报业与新闻活动的开端。戈公振在其所著《中国报学史》一书中称:“我国人自办之通信社,起源于北京,即民国五年七月,邵振青所创之新闻编译社是也。”踏访京报馆,同学们坚定了自己的新闻理想与初心。
03
新生来到的第二站是林白水故居。林白水故居是《社会日报》主编林白水的居所,也是社会日报社所在地,位于原宣武区棉花胡同,为北京原宣武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前方到达林白水故居~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在故居中重温林白水的新闻岁月。1921年春,林白水在此创办了《新社会报》,任社长兼总编辑。1922年,因在《新社会报》上揭露军阀吴佩孚的罪行,被勒令停刊。复刊后改为《社会日报》。
作为新闻传播人才后备军,新生们以先辈力量激励理想信念,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通过介绍,同学们了解到《社会日报》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和时事报道,宣传爱国主义,抨击封建军阀势力,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是林白水名言,这句话也使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记者的使命。
04
新生来到的第三站是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主要承担鲁迅和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有关实物、资料的征集、保管、研究和宣传展示等工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 前方到达北京鲁迅博物馆~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同学们步入鲁迅旧居与鲁迅陈列展览。鲁迅旧居是鲁迅于1924年春天购入后自己设计改建成的,也是迄今在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鲁迅的居所。鲁迅在这里住了两年。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鲁迅先后两次自沪返京探望母亲,也住在这里。
▲ 踏上“初心”之旅,留下红色足迹~
在鲁迅旧居,同学们寻访鲁迅的足迹,以鲁迅精神凝聚奋斗的力量。鲁迅在这里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篇章。在这些文章中,同学们重温了鲁迅为理想奋斗、为国家斗争的岁月,也对青年之责任,新闻人之使命有了更深的思考。
05
北京大学红楼,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北京大学红楼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现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 前方到达北大红楼~
在讲解员的介绍中,同学们了解到北京大学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鲁迅、胡适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1917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迁至北京大学红楼,更名为《新青年》。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 重温五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北京大学红楼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同学们在行走中重温五四精神,也激励着自身在未来专业学习、新闻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 滑动查看各班打卡北大红楼~
踏上“初心”之旅,感悟“初心”力量
重访红色足迹,镌刻红色青春
在实践中磨砺专业品质
在行走中打造新闻作品
2023级TVSer向新闻传播人才进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