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6月29日,我校“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暨“七一”表彰大会在南望山校区弘毅堂举行,中科院院士赵鹏大,退休老校长张锦高,在校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处级党员干部,党支部书记,受表彰单位和个人代表,新发展党员代表参加大会。校党委副书记唐辉明主持大会。
学生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国家基地班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张曼有,在大会上也进行了经验交流。】(后附汇报全文)
在“七一”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地球科学学院 张曼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
我是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国家基地班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张曼有,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汇报我们基地班党支部建设工作。
地质学国家基地班本科生党支部组建于2015年9月,以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班为基础,跨年级纵向设置,现有正式党员13人,预备党员43人,辐射学院基地班和国际班4个年级8个班团支部的178名学生。2019年12月,支部成功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从学长学姐手中接过党支部建设的接力棒,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基地班党支部的特色和优势在哪里?如何发挥样板的引领作用?如何通过党支部建设带动团支部建设,通过优秀党员带动其他团员青年学生?这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基地班党支部不能仅仅是培养高学分绩点的“学霸”,更要担负起培养又红又专的地质学拔尖创新人才、未来地学领军人才的重任。
在学校党委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院党委书记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围绕“培养又红又专地学拔尖创新人才”这一目标,立足党支部政治属性、党员先进性、学生身份属性和学科专业属性这“四个性”,党支部构建起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以专业基础扎实、学术研究引航、志愿服务实践为内、中、外三环的“一心三环”工作模式,教育引导基地班学生真正能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下面重点汇报三方面工作。
一、抓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基础理论学习和把握时政动态相结合,筑牢学生思想根基。
政治建设是支部建设的基础,党支部对标“七个有力”,把抓细抓实“三会一课”、切实高质量过好每月主题党日,作为支部政治建设的有力抓手。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自创方式方法,拟定理论学习小处方,开展“双百学习打卡”活动,创造性融合读书交流、时政讲解活动,支部党员每天学习20分钟、每周学习100分钟,党小组每周通过问卷星发布理论测试1次,促进党员自觉学习。开展“地学之光”宣讲,组建《学习党章,做合格党员》《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分析与启示》等4支政治理论宣讲团队,制作微党课,面向院内外开展线上线下宣讲21次,受众近600人次。党支部积极设计党史学习与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系列活动,通过观看革命影片,参观八七会议、红安黄麻起义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系列活动,感悟初心使命,接受思想洗礼。
二、抓长效机制建立,坚持党支部自身建设和辐射带动团支部相结合,确保工作良性运行。
学院党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全面梳理了党支部建设的有关制度文件,以此确立了学院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路。两年来,在学院党委的统一要求下,基地班党支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
一是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既有规范也有活力。为确保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成效,我们建立了各党小组组长分工协作制,狠抓学习准备到位、分工协作到位、“三会一课”到位、“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有味。
二是为切实发挥基地班党支部对4个年级、8个班团支部的引领作用,建立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支部设立驻班党员指导低年级团支部、班级开展工作,党员担任本科生低年级助理班主任,给予全方位指导和帮助。大力推进“罗盘计划”,坚持党建领航与专业启航、学术导航相结合,促进整个“大基地班”同学的思想进步、专业成才。
三是针对积极分子和党支部联系不便的问题,支部实行积极分子集中谈话制度,搭建与党员之间的沟通平台,增强支部集体意识和向心凝聚力;针对新入党同志在党员成长道路上存在的迷茫心理,支部实行老党员“引领”交流计划,帮助新同志明确下一步进步提升的方向。
四是针对本科生支部换届频繁、党员流动性大等问题,支部实行“传帮带”计划,正式党员带领预备党员共同完成工作,保证工作不断代的同时,提升支部成员党务工作能力。
三、抓工作品牌打造,坚持促进学生成长与发挥专业优势相结合,创新引领带动有力。
支部在建设中,围绕又红又专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统筹理想信念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形成了一系列工作特色和品牌。
支部以“基地论坛”为载体,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深挖校内外优秀师资资源,邀请名师大家做科学与人文讲座,旨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指导国际班开展“国际论坛”,打造英文科研学习平台。
支部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组建“又红又专地质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别走进北京、正定、青岛、临沂等地,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地质精神。实践成果面向院内外多次宣讲,获得一致好评。
支部建设还特别注重与学院品牌活动实现贯通,支部及支部成员积极参学院组织的全国地球科学院(系)学生骨干论坛、“青春地标”年度人物、“Geo-党员先锋岗”“地学之光”讲师团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班党支部和党员的标杆引领作用。
支部创建以来,先后涌现出“挑战杯”竞赛全国二等奖获得者缪璐漪,地质技能竞赛全国特等奖获得者黄淼、邱志伟,立志扎根基层的选调生向春林,将武汉鱼类历史提前200万年并登上央视舞台的科研达人刘一龙等先进典型。党支部也先后获评国家级科普共建基地、全国百强社会实践团队、校级十佳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支部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应久久为功,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我们一定会珍惜荣誉、砥砺前行。再次感谢党委组织部、学工部和学院党委的关心指导和帮助!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