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稻香”实践团队寻访东北振兴发展足迹纪实

2022-09-22 01:28:17 吴文兵 稻香团队

        为了寻访东北振兴发展足迹,为新时代东北振兴建言献策,由支部副书记王俊同志指导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稻香”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赴东北家乡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调研成果。

查干湖:华丽转身,打造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为了深入了解查干湖地区的转变与发展,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稻香”社会实践团队的韩明达同学回到了家乡吉林省前郭县进行了实地寻访调研,在实践中感受国家政策温情,在采访中吸收人民群众意见,以更好的传承振兴东北趋势,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韩明达同学与受访群众合照.jpg

韩明达同学与受访群众合照

        在本次活动中,他前往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风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采访了查干湖风景区工作人员等,了解了当地相关发展政策和生态治理以及经济发展现状。

        采访过程中,他领略到了查干湖的旖旎风光,体会到了查干湖生态治理的成果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国家政策的满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同时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也提升了自身能力和素养,他的沟通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他深刻感受到了振兴东北发展的任重道远,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努力学习,投身东北振兴发展队伍,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

韩明达同学对查干湖渔民进行采访.jpg

韩明达同学对查干湖渔民进行采访

        而从受访群众的反映来看,对于查干湖地区的发展,查干湖地区多措并举,重视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开发取得很大的成就,同时在当地生态效益凸显的带动下,也促进了旅游业发展,更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对于东北振兴发展来看,被采访者提出对政府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东北环境优美的优势,也指出了东北人才流失的短处。结合目前政策以及相关措施,吉林省也十分重视查干湖的发展,并从中汲取经验,深刻阐释生态效益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内涵,以生态治理带动旅游业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建三江:田间连车间 农企勇担当

        借此社会实践机会,原本家乡就位于黑龙江省建三江的宋骏驰同学作为团队代表对建三江垦区的发展建设进行了寻觅与采访。

        在对脱贫户李先生和姜女士的采访中,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建档立卡的扶贫手册对于脱贫户生活的影响;二则是对于生活脱贫后的生活现状的看法。在建档立卡对于脱贫户生活的影响上,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交集的两位脱贫户如出一辙的表示建档立卡这样的方法对他们的生活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实现了医疗保障,日常中不会再出现生病不敢治疗的情况了。

宋骏驰同学与建三江垦区农民合照.png

宋骏驰同学与建三江垦区农民合照

        在对技术员宋先生的采访中得知,建三江垦区在黑土地的加持下,农业发展迅速,这也使得农业技术随之飞速发展,现已达到全国前列。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我们要做好“中国粮食”端好“中国饭碗”。黑龙江人民政府提出了“三大提升工程”和“七项重点突破”,同时为技术人员提供“五大保障措施”。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鼓励下,建三江垦区的农业技术将会更上一层楼。但农业技术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供血不足的问题,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推动技术发展。

宋骏驰同学采访脱贫户李先生.png

宋骏驰同学采访脱贫户李先生

        根据对技术员李先生的采访,建三江垦区的农业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轨。政策健全、技术先进、产量颇高。随着农业的兴盛,整个建三江垦区的生活质量都在稳步提升。但现在的农业发展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重大问题。能吃苦、能干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愿意加入农业“苦行僧”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村子里只剩下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纷纷进县进城。在大家看来加强农业补贴和提高粮价是有效办法,能让农民获得更多收入才会有人自愿加入农民的行列。

        由此可见,黑土地上的农民正向着幸福生活不断迈进!广袤田野生机勃发,农业企业奋勇前行。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大农业企业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端稳中国饭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西露天矿:百年矿坑变城市“绿肺”

        借此社会实践机会,原本家乡就位于辽宁抚顺的李昊阳同学作为团队代表对西露天矿区的治理历程进行了寻觅与采访。

李昊阳同学和西露天矿区工作人员合照.jpg

李昊阳同学和西露天矿区工作人员合照

        抚顺西露天矿被称为“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矿坑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2.2公里,从坑口到最低点深达420米。除了大,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离居民区如此之近,抚顺市四个区,有三个都与西露天矿相邻。矿坑内遍布煤矸石,极易自燃,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

        百年形成的巨大矿坑,严重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活。抚顺市决定进行综合改造利用,改变矿坑环境隐患突出的问题。2019年,西露天矿开始退煤闭坑。治理的第一步就是消除废渣中的易燃物质。

        在矿坑复绿过程中,曾经的挖矿人变成了种树人。3年间,抚矿集团共组织千人以上的植树活动十余次,40多个树种、100多万株树木在西露天矿筑起了坚固的绿色屏障。目前资源开发和绿色矿山的建设同步进行。采矿采到界的,都在有计划地进行覆土,进行绿化。曾经的矿坑变成了城市绿肺,今年上半年,抚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61天,同比增加18天,细颗粒物浓度比去年下降14.9%。

稻香”实践团队代表成员李昊阳同学向矿区管理人员进行采访.png

李昊阳同学向矿区管理人员进行采访

        抚顺煤矿的百年历史,是一段在灼痛中求得新生,在屈辱中争得自由的历史;是一段在硝烟中取得胜利,在行业中拔得头筹的历史;是一段在计划经济中深得教训,在市场经济中赢得自强的历史。从百年前自“龙脉”上采撷出第一锹乌金,到一百年后在“转制”的理念上点亮第一抹灵感,历史给了抚顺煤矿太多的曲折、跌宕、负重和考验,而也正是这跨越百年的历练过程,练就了抚顺煤矿独有的发展脉络、人文蕴含以及精神特质,练就了它除乌金墨玉之外的另种可以燃烧的强企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曾言,振兴东北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逐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交到青年手中,作为大学生的全体东北青年更应该为振兴东北的阵营中注入新鲜血液。

大连船舶重工业船业:技术提升促产值实现新突破

        借此社会实践机会,原本家乡就位于辽宁抚顺的吴海涛同学作为团队代表对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连船舶重工船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寻觅与采访。

吴海涛同学对船厂工人采访.jpg

吴海涛同学对船厂工人采访

        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连船舶重工船业有限公司,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抓好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效益提升。今年一季度,公司完成产值2735万元,同比增幅80.6%,实现了疫情防控下的逆势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该公司聚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先后研制出单点系泊系统、多点系泊系统和船用折叠式、吊离式、侧移式大舱口盖以及浮式生产储油船艉输油系统等多型产品。其中,公司核心产品——悬链式单点系泊系统是国内完成的第一套单点系泊总包项目,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地位。另外,船舶大舱口盖产品工艺流程优化改进的实施,使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面对今年疫情防控经济下行的压力,公司统筹做好员工防疫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战疫情,抓生产,拓市场。在疫情背景下,大连船厂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表现出来了如何在逆境之中求生存的果敢与智谋。

        旅顺开发区强化营商环境建设,通过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亲商富商常态化助企等系列行动,着力为企业在生产经营、用工短缺、人才引进等方面纾困解难,打通企业发展遇到的堵点难点断点,在助力辖区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促进了园区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实践团队成员吴海涛同学在走访过程中也不禁感叹国之重器,委任于此啊。

        从采访中,大家还了解到船厂中最新引进了许多高精仪器以提高产品出厂质量,与此同时对于船厂工人的技术要求变得更高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船厂发展正在在人才引进和创新上下大功夫。而还是那个大问题,东北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厂中人才引进成本非常高,甚至有些收付不成正比,这也是大家需要反思的地方。

责任编辑:吴文兵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由支部副书记王俊同志指导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稻香”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赴东北家乡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