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活化与数智文旅导学团队”地学特色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实践
12月18-19日, “第五届地球科学旅游大会暨2024自然保护地科学解说大会”在广东省韶关市韶关学院成功举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遗产活化与数智文旅导学团队”负责人、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书记李江敏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围绕自然保护地科学解说与地学旅游人才培养、地学旅游实践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等主题,与学界和业界专家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
李江敏教授在会上进行了《中国地球科学旅游(自然游憩)行业报告(2024)》的成果发布以及《地学特色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的主题报告。
李江敏指出,地学特色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助于实现师资互通、课程打通、科教融通、平台畅通的“四通”新局面。团队发挥“文化+旅游、地学+旅游、科技+旅游”专业特色,构建“认知+实践+科普+就业”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创新“师生联动、学研一体、教学相长”的协同发展机制。团队遵循国家导向、立足行业主流、突显地大特色,在以“五维驱动”培养成效为标准的专业建设中,指导学生掌握管理学、旅游学、地球科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培养地学特色的文旅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团队自成立以来,在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及实践育人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以文化遗产教育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获批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及最美慕课全国一等奖;发挥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湖北省社科普及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长江文化遗产、红色革命遗产、生态文明等主题,开展系列社科普及活动,指导“楚江拾遗”团队2021~2023连续荣获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团队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斩获佳绩: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获全国特等奖、最佳创新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指导老师奖;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获全国二等奖;在第十三届全国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获本科生组国家一等奖。团队依托流域环境与长江文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搭建地球科学与人文社科两大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为推动长江成为世界大河流域发展样板提供关键科技支撑。
未来,团队将在创建地学特色文旅多层次一体化课程体系,打造地学特色文旅多学科一体化教学品牌,构建地学特色文旅多渠道一体化科教平台,突出地学特色文旅多团队一体化建设引领等领域深耕细作,进一步探索完善地学特色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